漳县人民法院新寺法庭服务群众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1-08-02 14:11:43     

  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漳县人民法院新寺法庭服务群众零距离

配图16(9624345)-20210802153838(1)

  4月29日,漳县法院新寺法庭法官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石昆玉

  漳县人民法院新寺法庭坐落于美丽的龙川河畔,4A级风景区贵清山坐落于辖区境内。近年来,新寺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服务基层、用情服务群众,在贵清山游客接待中心设立“新寺法庭工作联系点”,积极引导当事人尽量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服务地方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力,助推乡村振兴法治环境新发展。

维护游客权益服务工作大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寺法庭管辖新寺镇、贵清山镇和东泉乡、武当乡两镇两乡,其中4A级风景区贵清山游客接待中心就坐落在辖区新寺镇青瓦寺村。新寺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走出去,在贵清山游客接待中心设立“新寺法庭工作联系点”,积极引导当事人尽量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近两年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2020年,北京游客薄某某夫妇自驾在甘肃贵清山旅游有限公司承包经营的景区内游玩。返回途中,薄某某过河时滑落水中致其右腿骨折,经鉴定为十级伤残。法庭化解未果后立即受理,20日后依法作出判决,由被告甘肃贵清山旅游有限公司赔偿薄某某医疗费等损失93000多元。该公司主动履行后,薄某某对法庭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同时,也表达了对漳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信心,并表示等其伤好后还会带家人来漳县旅游。

提升法治意识维护和谐稳定

  今年4月29日,漳县贵清山镇文化体育旅游节在贵清山植物园盛大开幕,借此契机,新寺法庭干警在贵清山植物园开展了送法下乡宣传。这样的场景,在新寺法庭的工作中并不鲜见。

  随着全域乡村旅游大格局的建设,青瓦寺村不少村民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登记开设农家乐饭庄和民宿。“但是在成立初期,不少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没有长期发展意识,部分经营者存在对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差别对待的乱象,给景区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新寺法庭庭长赵莉萍说,针对这一情况,法庭利用自身优势,多次在青瓦寺村举办农家乐和民宿经营者专题法律讲座,提升了农户的文化自信和司法认同。

  近几年来,农家乐的经营逐步规范,群众也深切感受到旅游带来的效益。赵莉萍说:“现在,如果在经营和生活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群众都会前来咨询。”

  不仅如此,新寺法庭还发挥在风险隐患排查防范等方面的作用,全力服务地方发展。依托县法院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建立联系辖区民营企业制度,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三治融合

  近年来,新寺法庭承办案件中婚姻类占本庭室案件总数的二分之一左右,其中涉及彩礼纠纷的案件占婚姻案件的三分之一,其中因高额彩礼引发双方家庭矛盾激化的案件时有发生。为此,新寺法庭把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和乡村干部、威望老人等社会力量引入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巡回审判等多项工作中,通过人性司法、和谐司法等各种手段调解民商事案件,化解的案件占结案总数的60%以上。

  与此同时,以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倡导月”活动为载体,协助参与青年集体婚礼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反对奢侈浪费,推动移风易俗。

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县法院不断加强人民法庭管理,规范人民法庭工作程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作用。”据漳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爱林介绍,该院创新并推行“1+1+1+1”人民法庭管理模式(即一个人民法庭由一名副院长联系,院机关一个综合部门从制度建设、法院文化、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一个审判业务部门和执行团队协助案件的审判和执行),以全面提升人民法庭的工作水平。

  近几年,新寺法庭年均办结各类案件260件左右;今年上半年,受理各类案件156件,审、执结127件,结案率81.4%,其中民事101件,执行26件;审结的101件诉讼案件均为简易程序审理,简易程序适用率达100%,为辖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