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中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1-04-22 21:29:01     

把群众“小事”当成自家事

——嘉峪关中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Y,文_图)《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8829268)-20210422213142.jpg

法官为农村群众捐赠法律图书(资料图片)。

为确保法院队伍教育 整顿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 人民满意为目标,服务大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大事” 作为自己的急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擦亮立案“窗口”,推出便民服务,细化便民举措,发挥法院职能,及时定分止争,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擦亮“窗口” 让群众“宾至如归”

擦亮立案“窗口”,让当事人怀揣期待来,带着满意归。嘉峪关中院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为当事人提供“一条龙”服务。

该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前有无障碍通道,中心摆放便民服务箱,农行入驻中心收退诉讼费用,进行诉前风险告知,诉服人员提供热心、耐心、诚心、细心服务,让群众宾至如归。

“诉讼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倾心服务黎民百姓,让其满意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教育整顿的淬炼,我坚信法院队伍会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精神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立案庭庭长闫辉国这样说。

维护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指数

如果没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就无从谈起。嘉峪关中院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担负好、履行好新时代人民法院职责任务,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2021年1至4月中旬,共受理各类案件623件,审执结285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嘉峪关中院院长茹作勋带头审理危害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向危害食品行为说“不”;用司法手段坚决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切实维护群众身心健康。

送法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农村实际和村民司法需求,利用赶集日村民比较集中的好时机,选派法官进镇入村社,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宣传,散发法治资料,为中小学校赠送法治书籍等,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扫清制约农村发展的法治障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村民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开展此类活动1次,散发法治宣传资料350份,赠送法治书籍20余本,提供法律咨询15人次。

法官进社区推进诉源治理

以无诉社区(村镇)创建为契机,结合法院实际,深入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34名驻社区联系点法官不定期走进全市各社区、村镇,培训指导人民调解员,排查、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案件的发生,推进诉源治理,减轻一线法官压力。经过探索和实践,诉源治理初见成效。

近日,立案庭两名法官在下朝晖社区走访时,碰巧遇见前来社区信访的马某,因帮该小区101户住户办房产证过程中个人产生的相关费用问题不断上访,还准备到法院去起诉。法官耐心细致地为其讲法理、说情理,最终法官的诚心感动了马某,表示不再起诉,也不再向住户收取费用,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多亏了法官,耐心细致讲法说理,解除了我的心头疑虑。”马师傅说。

法官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尤其是企业的冲击前所未有。

教育整顿中,该院面对新形势,抓住新契机,适应新任务,化解新风险,进一步加大审判执行力度,为企业复工复产助力护航。院领导多次带领法官深入辖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受疫情冲击情况、面临的法律难题,为其把脉问诊,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智慧法院让群众少跑腿

“现在打官司,都不用去法院,在家就能实现自己的诉求。”采访中,一当事人对记者说。

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推进,信息化为审判执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走路”。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跨域立案21件,网上立案35件,信函立案18件,当事人在家中轻点鼠标或手机,就能“打官司”。院长茹作勋带头线上“云审判”,1600万元金融纠纷案就“搞定”,庭审直播184场次,观看人数近3万人次,群众在家中就能“旁听庭审”,充分保障了老百姓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司法救助解民急困

法律并不总是冰冷的法条,也有它温情的一面。在司法实践中,因诸多因素所致,部分案件当事人拿不到赔偿款、执行款等,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维护。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院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给予一定金额的司法救助,把司法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他们心坎上,以解其急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教育整顿期间,该院为两案两名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5.3万元。(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王继禄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