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 助营商 促发展
——天水中院开展“六稳”“六保”工作侧记
2020 年以来,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分析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找准司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审判执行工作与做 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对接,全方位提升司法效能,以高质量的司法质效为中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科技助力审判 打造诉服新模式
积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加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力度。全面推广网上立案、缴费、送达、提交材料等信息化诉讼服务,依法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快速便捷行使。引导鼓励当事人运用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参与在线诉讼,运用微信、云法庭、语音同步输入、线上审委会等工具开展网上庭审、调解、研究案件,加快案件审理节奏。
针对异地诉讼立案难的问题,设置专门的跨域立案服务窗口,配备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相关设备设施,专人负责,实时办理,即时答复,确保跨域立案高效运转。建成“天水微法院”,实现网上立案、风险评估、案例检索、法规查询、文书查询、观看庭审等10多项在线诉讼服务。联合天水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天水市司法局、天水银保监分局、人保财险天水分公司推进“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工作,初步建立了高效、便捷、公正、联动的交通事故纠纷解决途径。
提高审判效率 助力企业纾困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提高审判效率,助力企业纾困。对由于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的服务行业的租赁、商品房买卖、防疫物资的买卖、医疗保险等涉及企业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的各类合同纠纷案件,加快审理节奏,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复工复产。
妥善审理劳动就业纠纷,坚决依法纠正个别单位拒绝招录、无故辞退疫区劳动者等就业歧视行为。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人民银行天水监管分局共同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搭建调解平台,下发《天水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打造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处理涉金融类案的新型审判模式,审理时长平均缩短9.8天。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惩处涉疫、破坏交通秩序、哄抬物价、涉黑涉恶等刑事犯罪。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不放,对根基深、实力强、关系复杂的黑恶势力坚决铲除,不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全面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注重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审查,加大对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涉民生案件的协调处理力度。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保障民营企业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实现,一方面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的当事人,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及时实现胜诉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市场主体回笼资金、减轻资金周转压力提供司法保障;另一方面,依法灵活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能“活封”的决不“死封”,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完善工作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
为抓实抓细“四个一行动”安排部署,天水中院主要负责人及分管民事审判副院长带领商事审判法官赴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锻压机床(集团)公司、天水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水桥南家居建材城有限公司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开展走访调研,深受企业欢迎。建立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联系制度,与天水华荣铸造机械有限公司、天水永生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天水桥南家居建材城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认真听取民营企业家的困难诉求,下发《联系服务民营企业信息表》《法企共建联系卡》,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加强本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0年以来,与华天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座谈4次。
此外,不断完善、创新工作举措,以审判执行工作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生活,助力复工复产。各县区法院在交警大队、旅游景点、村委会设立巡回法庭点,巡回办案,就地解决民商事纠纷。以专业化审判方向清晰、团队运行精细化特征突出为目标,在全市法院设立93个审判团队,集约审理相关案件。上下级法院间就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讨论沟通,形成常态化机制。(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杜佳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