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强音响彻祁连余脉,法治阳光照亮扶贫战场。天祝县人民法院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助推全县脱贫摘帽工作,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全院上下依照县委对全县法治扶贫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采取多种措施,克服种种困难,把法治扶贫工作当做全院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在精耕细作上狠下功夫,通过广大干警的齐心协力,为全县扶贫脱帽发挥了特殊作用,切实保障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法治助推扶贫工作的新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 下活法治扶贫“一盘棋”
县委对全县法治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后,天祝县法院党组结合自治县特点和本院工作实际,以《县委法治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总体目标要求,精准分析贫困村、贫困户法治短板和难题,聚集因案、因事、因陋俗、因恶习致贫返贫等重点,制定了法治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全院干警站在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主动担当尽责,立足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科学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推动法治扶贫工作纵深发展,确保法治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 开创法治扶贫多路径
为切实加强法院的法治扶贫工作,专门成立了天祝县法院法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多志任组长,各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庭室队、基层法庭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法治扶贫工作的实施,制定方案,总体统筹谋划,推进工作,跟踪落实;配合县委政法委做好法治扶贫示范点培育、微电影、宣传片、歌舞剧等制作工作;根据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实际,结合全县区域特点,精选有代表性教育性的案件形成案例,制作案例宣讲PPT、微电影、微视频,编印法治扶贫案例选编、脱贫攻坚涉农系列合同文本、法治扶贫宣传资料,以此助力法治扶贫,确保法治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仅去年共制作法治扶贫PPT2个、专题宣传片1部、微视频4个,印发法治扶贫案例选编、脱贫攻坚涉农系列合同文本各800余本。
发挥审判职能 追求法治扶贫新实效
通过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诉前调解力度,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格局,减少当事人诉累。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案件及时通过司法程序予以确认,保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2015年以来,共办理司法确认案件794件。开辟涉贫案件执行绿色服务通道,做到涉贫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快速立案、快速审结、快速执行。家事审判以婚姻家庭、赡养案件为重点,通过办案破除买卖婚姻的陋习,倡导新时代婚姻观;对因“不履行赡养义务”“不履行监护、监管义务”等贫困户家庭矛盾纠纷等案件,倡导“百善孝为先”传统,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做到案结事了家和。共办理婚姻财产案件350件,办理赡养案件44件。在办理土地补偿、草原牧场纠纷等案件中,对违法侵犯农牧民正当权益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依法保护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刑事审判聚焦影响脱贫的问题,严厉打击酒驾、赌博、吸毒、非法集资、传销、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维护农牧区健康的生产生活秩序。共办理涉及土地补偿款纠纷案件88件,为56名农牧民群众依法追偿土地补偿款640.12万元。
开辟救助通道 解决法治扶贫“难心事”
对生活困难当事人、精准扶贫户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减免缓”,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困难救济,对因案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积极争取司法救助,防止因案致贫返贫。近年来,为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81万余元,发放救助款150余万元。
法官走村串户 力求法治扶贫新作为
在法院联系的打柴沟镇和安远镇,以各乡镇所辖行政村为单位,按照“一村一联络员”原则,选派素养好、能力强、水平高的员额法官与31个村2个社区结成“对子”,同时担任所联系村的法律顾问,加入该村微信群,随时向村民宣传法律,接受咨询;针对与农牧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土地流转、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婚姻家庭、赡养等内容,通过举办讲座、走访座谈、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为贫困村村级重大事务(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的依法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村委会依法调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联系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公平和诚信观念,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自身诉求。同时,在联系村以党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村民为重点对象,加大力度培养“法律明白人”,确保每个贫困村组至少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已在打柴沟镇和安远镇贫困村组培养“法律明白人”86名,充分发挥他们群众信任、扎根乡土的优势,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入校普法宣讲 拓宽法治扶贫宣传面
协调县教育和科技局深入开展法治副校长工作,努力在城区和村镇学校委派员额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设法治教育课,聚集国家政策、法律规定、扫黑除恶等重点,针对校园欺凌、校园环境安全、网络诈骗、家庭邻里关系等内容,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教育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其法治观念,做到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善于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并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通过学生向社区、乡村、家庭延伸法治观念,传递法律知识。
出台合同范本 提高法治扶贫规范性
针对贫困农村部分农民维权意识差、契约意识淡薄、合同不规范以及个别涉农企业利用合同漏洞坑农害农等法治难题,组织起草并印刷《脱贫攻坚涉农系列合同示范文本》,编印《涉农刑事、民商事案件案例选编》,分发给农牧民群众,为基层贫困群众提供了全面、实用的生产生活指引,预防、减少了不必要的争议。示范合同文本涵盖农特产品买卖、资源入股、农村电商发展、农村房屋租售、亲戚朋友间借贷、劳务、建筑、土地出租转让等方面,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法律行为,帮助农民群众自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文浪)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