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为民“初心”换群众“舒心”
——陇西县检察院“六个聚焦”办好为民实事
检察干警开展“法治进企业”宣讲活动(6月10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陈永钰 摄
今年以来,陇西县人民检察院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检察职能,以“六个聚焦”为牵引,从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小案”入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给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开门纳谏
主动倾听群众呼声
陇西县检察院把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基础工作,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公益诉讼观察员、律师代表、干警家属代表等,召开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共征求意见建议16条,切实将“为群众”落到实处,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聚焦检察职能
确保措施落地见效
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和基层群众所想所盼,陇西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找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制定《陇西县检察院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明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积极拓展“检察和解”工作、持续深化普法宣传教育等18项办实事措施,并细化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通过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共帮办实事100余件,保证检察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硬招实招落地见效。
聚焦急难愁盼
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解民忧、纾民困。陇西县检察院立足主责主业,把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必选动作”,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开展追赃挽损,为被害人或被害单位挽回损失48.6万元。将司法救助与脱贫攻坚、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有机结合,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将其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做到应救尽救,为5名申请人申请救助金5.4万元。
聚焦社会治理
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民生问题无小事,社会治理无易事。陇西县检察院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参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持续开展守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通道”“脚底下的安全”“舌尖上”的安全等工作,发现线索48条、立案41件,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43份。开展法治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宣讲26场次,受众6000余人。制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方案》,重点监督美丽乡村建设、饮用水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案件,共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34份,立案34件。
聚焦护航发展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结合“促进优化营商法治环境”重点工作,陇西县检察院联合县工商联出台《“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召开座谈会26次,接受企业及职工法律咨询120余次。深化检察机关服务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开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乡村振兴”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余家,全面了解经营主体遇到的法律问题,收集涉法涉诉问题线索,提供法律咨询,营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
聚焦长治长效
便民利民出实招
陇西县检察院把顽瘴痼疾用制度堵死堵牢,把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施之长远,更好地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实际成效。坚持边治边建一体推进,分类施策、靶向治疗,从根上改、从制上治,建立完善制度35项,如为提升群众服务感受,修订《陇西县检察院文明接待群众约》《陇西县检察院群众来访须知》《陇西县检察院投诉指南》等5项制度,真正拿出了检察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硬招实招,让“我为群众办实事”成为一种常态。(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张翻霞)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