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身边 安全和服务就在身边
——记省级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瓜州县公安局渊泉派出所
近年来,瓜州县公安局渊泉派出所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顺应群众期待,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全力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平安瓜州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3月21日,瓜州县公安局渊泉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 2020 年度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社区警务 实现平安不出事
近年来,渊泉派出所全面开展“1+5+N”社区警务运行模式,即一名专职社区民警,五名辅警搭配多名治安积极分子、社区网格员等立体开展社区工作。有效发挥“一室两队”改革优势,把更多警力派到街面、派入社区,提高了见警率,降低了发案率。连续3年,渊泉派出所辖区发案下降、破案上升,其中侵财类案件下降65%、电诈案件下降32%。
渊泉派出所各社区警务室根据社区人口、单位、治安状况实际,因情因地施策,创建特色亮点突出的工作机制,积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邮电巷社区赵静警务室建立了警企联动工作机制,把瓜州县金玉保安公司70余名保安员和近40名企业内保人员进行整合,与企业保卫部门共同使用,共同管理平安联创。
福利巷社区赵晓英警务室设立了警民议事室,与辖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群众代表,每月召开2次综治联席会,听取群众在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民警向相关部门、群众汇报辖区治安形势、发案特点,开展普法宣传,畅通了警民共建渠道,形成了共建共调共处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群防群治 实现矛盾不上交
渊泉派出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公安“六进”活动,依托“瓜州平安力量”、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收集矛盾纠纷线索。与辖区寄递企业、外卖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联系机制,广泛收集来自街面的各类突发冲突矛盾。以社区为单位,坚持将入户走访、掌握矛盾纠纷、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早介入、及时关注、及时跟进,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渊泉派出所民警李亚东带领辅警、社区网格员在辖区居民家中调解矛盾纠纷(2020 年 12 月 25 日拍摄)。 资料图片
渊泉派出所还成立“调解中心”,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邀请五老”“三调联动”等举措,全方位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做到矛盾不出镇、困难不上交。
2020年3月,辖区一对夫妇因婚恋纠纷反目成仇,男方一度扬言恐吓。得知这一情况,该所及时成立了调节专班,先后3次对当事人开展矛盾化解工作,最终将这一有可能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的婚恋纠纷成功化解。
近三年来,该所累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186起,调解成功率达98%,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非访事件。
警力下沉 实现服务不缺位
渊泉派出所变民警“下社区”为民警“在社区”,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平安,实现“民警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满意就在身边”。
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社区居民,提供电话解答和上门服务。面对中青年群体工作忙、时间少的实际困难,本着网下事情网上办,进一步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范围。
2020年以来,为辖区居民送证上门212次,接受电话和网上咨询1.2万余次,网上接收证明材料800余份,通过网上预约进行户籍变更办理的居民超过80%。走进企业为辖区大型用工单位提供上门政审,走入校园为辖区中小学生考学提供背景审核。
推行警务微信入户机制,把派出所和民警微信打造为零距离服务居民的网上阵地和宣传平台。按照“有意见随时提、有需要随时找、有困难随时帮”的三随时标准,全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2020年,辖区已有超过60%的居民添加了民警个人的警务微信。全所利用网络平台,解决实际问题389件,开展反电诈和扫黑除恶宣传500余次,有效阻止电信网络诈骗42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50余万元。(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闫凤娇)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