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小矛盾 构筑大平安
——记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崆峒公安分局西大街派出所
3月21日,全省公安派出所长政治轮训业务培训开班式暨动员大会上,15个被省公安厅命名为2020年度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基层派出所中,崆峒公安分局西大街派出所在列。
近年来,崆峒公安分局西大街派出所坚持以深化 “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抓手,构建“三调联动”治理新格局,借力科学化管理、网格化警务,强化源头治理,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有力提升了守护辖区平安、维护辖区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了辖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三调联动”治理新格局
3月17日,西大街派出所社区民警杨涛在某小区入户走访时,群众反映小区有人闹事,杨涛迅速赶往现场,经走访周围群众了解到,四楼的一位住户在他们楼下打牌消遣时,无故将桌子掀翻,交谈中,群众还反映该住户多次半夜无故乱喊,并乱敲邻居家门,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民警上门为老人送去办理好的身份证(3月16日拍摄) 崆峒公安分局供图
了解大致情况后,杨涛前往该住户家中,发现户主是一六十多岁的老伯。表明身份后,杨涛并未着急问其骚扰邻居的缘由,而是从家常聊起,一问一答中,老伯渐渐放下了戒备。杨涛了解到,老伯孤身一人,很少与人交流,长此以往造成了其孤僻、思维怪异的性格,其种种扰民行为只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渐渐地,敞开心扉的老伯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给邻居道歉,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给邻居造成困扰。周围邻居了解情况后,都表示谅解。
西大街派出所始终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社区民警主动与街道办事处和司法部门工作人员沟通衔接,充分发动治安户长、村社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当中,针对具体矛盾纠纷,选配调解人员,集中解决辖区突出的矛盾纠纷。2020年,西大街派出所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60余起,化解率达100%,切实做到了将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
“小网格”托起“大平安”
西大街派出所按照警务区设置标准,将辖区划分为10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配备社区民警,社区按照千人标准配备1名网格员,由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工作站副站长,推动警格与网格双网融合,综治与警务深度融合。
具体工作中,该所社区民警与网格员按照“五融合一共享”机制捆绑作业,开展信息采集、巡逻防控、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宣传预防等工作,形成了“工作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治理联抓、平安联建”的社区警务网格化新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实施“破小案、办小事、解小优、惠小利、帮小忙”五小工程,积极组织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帮扶救助、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次,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强化党建引领推进队伍建设
党建引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西大街派出所始终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出实效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置于突出位置,以“一提两抓三融入”为载体,让党旗、党徽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中高高飘扬、熠熠生辉。
同时,该所将“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相结合,全面实施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主题的精细化管理,狠抓作风建设,严肃警容风纪,提升工作质效,着力锻造了忠诚担当、履职尽责、清正廉洁的基层公安派出所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平安建设“压舱石”和支撑公安工作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