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描绘法治和谐画卷

发布时间:2021-03-22 11:01:55     

  无限“枫”光迎春来

  ——敦煌市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描绘法治和谐画卷

  

“这次工钱能要上,多亏了莫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要不是他们的调解,我真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办了。”近日,敦煌市莫高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欠薪纠纷,当事人王某某感激地说。


敦煌是宪法主题公园.jpg

  敦煌市宪法主题公园。


  近年来,在打造平安敦煌和法治敦煌的进程中,敦煌市用智慧和行动徐徐展开一幅“最是一年春好处,无限‘枫’光迎春来”的法治和谐画卷,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传承发展,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渐浓厚。

  “四张网络”织就满园春色

  2020年,敦煌市规范人民调解“镇村网”,建立敦煌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协调、指导、监督全市的人民调解工作,集中受理、分流、指派、调处矛盾纠纷。9个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及时调解矛盾纠纷;65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延伸工作触角,在村(居)民小组建立调解小组464个,并发展了一批人民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满足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

  完善人民调解“行业专业网”,按照“谁主管、谁组建、谁保障”原则,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组织,及时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在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城乡建设等部门设置信访调解窗口、建立信访矛盾绿色通道,及时化解信访矛盾。同时,在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妇联、工商联等单位成立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

  培育人民调解“个人网”,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鼓励专职人民调解员和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等社会专业人士、法律服务人员、基层德高望重的人士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调解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11家个人调解工作室。

  构建人民调解“联动网”,通过建立矛盾纠纷联系会商机制等多种途径,发挥“三调联动”机制优势,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2021年开年以来,敦煌市112个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96件,调处成功582件,成功率达98%以上。

  “三大举措”尽显春意盎然

  “你好,我们今天来兰州村主要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这一幕,频频发生在敦煌市的各村(社区)。敦煌市紧扣重点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基本实现“排查全覆盖、纠纷早介入,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全方位、多层面深入排查,充分发挥镇、村、组三级网格员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及其所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调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元化、多角度调处化解,按照边排查边调处的原则,及时就地调处,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对于需要协调有关方面共同解决的矛盾纠纷,明确负责解决的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抓预防、造氛围调宣结合,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坚持排宣结合、调宣结合,积极开展以人民调解知识为重点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一点指尖”情润春风化雨

  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敦煌市对症下药,以“敦煌普法在线”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以“法律服务在身边”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触角,积极整合并精准发布人民调解工作中的重要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常见法律问题等信息,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指尖知”,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访调对接工作的知晓率,使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深入人心。同时,深入开展“送法进乡村(社区)”普法活动,根据群众热切关注的人民调解法律问题,推出“菜单式”普法宣传,持续加强“互联网+法律服务”,对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进行提档升级,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法律服务超市,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通讯员 李梦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