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警方侦破一起涉校网络诈骗案
“哈喽,送你一款武器皮肤要不?”近日,小龙(化名)在俗称“吃鸡”的“和平精英”游戏中,突然收到一游戏网友这样主动热情的好意。战意正酣的小龙没能经得住诱惑,欣然接受了礼物,并按照网友提出的“很简单”的条件,提供了班上数学微信群的二维码。
自此,一颗诈骗的种子埋在了永靖县某小学六年级2班的数学微信群里。
家长:难辨真假的数学老师
“各位家长早上好!麻烦预交一下下学期的学习资料、练习试卷、模拟试卷等资料费387元,复印费11元合并398元……”10月26日9时左右,永靖县某小学六年级2班数学微信群里,一名为“会”的陌生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群,将头像、昵称篡改为“数学老师杨老师”,然后发出以上收费消息,同时在微信群中发送一个新二维码,要求家长们去另外一个“交费群”以发红包的方式进行收款转款,办理交费。
看到“杨老师”发布的收取资料费的通知后,家长们考虑这是一向敬业、对教学认真负责的老师发的消息,又是关乎孩子学习的要求,有20位家长不假思索,在短短1小时内相继发出红包,共计7960元。“每收到一个家长的红包,骗子就要立刻从群里踢出去一个。”涉事家长事后说。
早上10时左右,上完课后的杨老师看到群内信息,立刻明白大家上当受骗了,她马上制止并告知家长学校未要求收钱,同时迅速报了警。
警方:茫茫大海“捞”真凶
“咬牙也要啃下硬骨头。”该案涉及校园,关乎民生,在当地社会关注度广、群众期盼高。案发后,永靖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快查严判机制,坚持大数据抄底、全链条摸排、一体化打击的案侦模式,成立合成作战、刑侦、网安等警种组成的专案组,同步上案、同频共振开展案侦工作。
在初步研判摸清犯罪嫌疑人藏身于广东省茂名市后,专案组先遣民警经长途跋涉、辗转多地,率先抵达茂名市,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开展走访调查,通宵达旦连续蹲守,掌握该团伙居住范围,研判作案手段。经过连续多天的缜密侦查和摸排布控,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也初步掌握了该诈骗团伙的架构、涉案嫌疑人及其窝点,并抓获了2名犯罪嫌疑人。
铲除杂草连根拔。11月10日,为迅速将全部犯罪嫌疑人全网尽收,专案组再次增派警力,兵分多路赶赴茂名市。经过两天两夜的深入摸排,办案民警饿了吃泡面、困了睡车上,克服困难、不畏辛劳,于12日19时、20时许,相继抓获另外2名犯罪嫌疑人。
至此,经过近20天的连续侦查,永靖警方成功告破“10·26”涉校电信诈骗案,将涉案4名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的诈骗对象涉及到全国多个省份的40余个学校班级微信群。”办案民警介绍说。
学校:将吸取教训筑牢防线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对师生及家长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家校联动……”10月26日,即诈骗案发生当天,永靖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在校园安全管理群中发通知,要求教育系统行动起来,对学校及班级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严格落实群主管理责任,严格核实所有成员身份,落实实名制度,严格入群批准验证,对涉及钱款的要电话或者面对面与学校或老师进行确认,切实提高广大家长、师生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永靖县教育系统要求以此为鉴,切实履行安全教育管理使命和职责,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和警示教育,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工作,在加强微信群等网络领域管理的同时,加强师生防范形形色色各类诈骗的意识。
“我们要深刻吸取教训,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有力的安全保障。”采访中,永靖县教育局局长姬良红如是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甘政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