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公安局依托社区警务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发布时间:2020-08-12 10:31:54     

警务接地气 平安有底气
——武山县公安局依托社区警务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保一方平安的基石。

  近年来,武山县公安局搭建社区警民互动平台,让公安机关延伸了管理触角,确保警力下沉到位,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更高了。



武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在史家庄村联合治安户长重新丈量地界,化解一起地界不清引发的矛盾纠纷(6月20日拍摄)。 城关派出所供图

  
        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他们每天面对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要案,而是广大人民群众遇到的各种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务”。但这些“琐碎事务” 在民警眼里却是大事,也正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琐碎”中,才真正体现出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落水妇女获救助

  7月11日18时,下着大雨,武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称,阳光水岸小区附近的河道内有人落水。接警后,武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赵志明带领辅警冒雨及时出警,在赶往现场途中,联系城关派出所阳光水岸警务室民警先进行救助。

  赵志明等人到达现场后,阳光水岸警务室民警已联合群众将落水妇女救起。在紧急拨打120后,通过警务终端查询落水妇女信息,经查落水妇女是城关镇上街子村村民邓某,得知这一信息后,赵志明及时联系邓某丈夫赶到现场。同时120也及时赶到,经进一步检查邓某没有受伤后,护送其安全回家。

  “城关派出所在重点区域都有警务室,并配备社区民警,警务室还有紧急救援器材,群众遇到困难民警第一时间快速展开救援。”赵志明说。

  “武山县公安局把社区警务作为支撑龙头警务和智慧警务建设的基础工作及民生工程来抓,同时强化和延伸了服务功能,让社区警务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武山县公安局副局长李树茂说。

邻里纠纷得化解

  6月20日,城关镇史家庄村的朱某和王某因地界不清,引发矛盾纠纷,朱某认为王某侵占了自家的地,王某则认为地界不明确,需要重新确认,两人为此发生肢体冲突,最终拨打110报警。城关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后,双方提出让派出所民警进行调解。民警及时联系治安户长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到派出所,对两人矛盾纠纷进行化解。

  刚开始,双方意见不统一,治安户长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耐心对两人进行劝说后,两人提出要重新明确地界的想法。

  最终,在双方同意后,派出所民警出面让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签字。

  在村委会及治安户长的见证下,对双方地界进行明确,邻里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积极发挥社区民警、治安户长的职能,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风险隐患,最大限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李树茂告诉记者。

  2018年至今,社区民警协同村干部、治安户长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帮助20余名群众解决了户口重错以及孩子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走失老人送回家

  5月8日,城关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看到一位老人在南滨河路边静坐,眼中充满迷茫。

  民警上前询问得知,老人今年84岁,其儿子周某在武山县城关镇韩川村居住。老人上午来县城找亲戚,由于年老体衰记忆力衰退,找不到回家的路,民警得知这一情况后,将老人接到派出所。

  到派出所后,民警第一时间联系韩川村治安户长确认老人身份,并电话通知周某到派出所认领。周某到派出所经确认后,民警将周某及老人送到家中。

  “在日常走失人员救助工作中,因无法确定人员身份信息,通过移动警务终端人像比对确定人员身份信息,再通过‘一标三实’平台查询联系电话、实际居住地址信息,达到服务和救助群众的目的。”赵志明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武山县公安局利用“一标三实”信息,核查救助流浪群众140余人,帮助30余名精神病及智障患者找到了家,15名群众遗失的财物得到及时送还,主动上门为辖区群众办理身份证2100余张。(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汪鹏 袁鹏睿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