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创新禁毒模式侧记

发布时间:2020-06-24 15:36:45     

唤醒戒毒人员迷失的心灵

——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创新禁毒模式侧记

  “非常感谢街道领导和禁毒工作人员,在我最低落的时候,你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今后努力工作,好好生活……”这是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街道社区戒毒人员所说的一段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酒泉路街道以禁毒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实施“151”工作模式(“1”坚持党建引领,“5”围绕五个聚焦,“1”打造无毒和美街区),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街社上下联动、党员示范带头、全民广泛参与、社会共同防范的基层禁毒工作新局面。

织密科学戒毒康复“一张网”

  酒泉路街道以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四级网格责任体系为支撑,充实网格力量压实责任体系,将“4+N”管理工作机制注入每一个网格,激发每个网格管控效能,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实施科学戒毒康复计划,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早日摆脱毒品困扰。

  “最近在忙些什么?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有需要帮助随时跟我们联系……”酒泉路街道丰富和拓展禁毒办主任当一天禁毒专干活动内容,街道中层以上领导都建立帮扶帮教对子,针对戒毒康复人员实行“五位一体”帮教措施,“一人一组”成立帮教小组,定期开展上门走访、谈心谈话、尿检确认等工作,通过社会关爱唤醒戒毒人员迷失的心灵。

  在街道担任综治员的刘某曾是一名吸毒人员,由于当初的一时糊涂染上毒瘾,丢了稳定的工作。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生活的压力让他追悔莫及,情绪非常失落。后来,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决定为其安排在社区综治员岗位上班。刘某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非常珍惜,累活重活都抢着干。由于刘某的字写得非常好,社区的板报、宣传栏都由他负责,他在社区文艺汇演中也表现突出,他的歌声给大家带来许多快乐,他重拾生活的信心,积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为回馈街道社区的帮教,有13名戒断人员主动请缨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卡口点值班执勤,表现积极的社会服务意识。

从单一帮教向多元帮扶转变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吸毒人员单一帮教短板,街道根据实际联合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兰州市人社局等党建共建单位,建立了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开展戒断人员心理疏导,并通过举办就业培训班、用工洽谈会等措施,做到精准帮扶,有针对性地引导吸毒人员重获技能,回归家庭,走向社会。

  近两年来,已有162人得到就业、住房、岗前培训、大病救助等政策支持,吸毒人员中享受低保53人,享受公租(廉租)房39人,实现了从单一帮教向多元帮扶的转变。

  家住酒泉路街道张家园社区的吴某夫妇是戒断人员,因年轻时犯下的错,导致夫妻二人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家里有一个上学的女儿和年迈的老母亲,因生活所迫吴某选择了偷窃,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社区得知情况后,先入户安抚家人,为其母亲、妻子送了米、面、油,并对其妻子申请了低保,让她好好劝导吴某改过自新,争取早日出狱。出狱后的吴某,一度萎靡不振,对生活没有信心。社区书记多次入户对吴某讲解帮扶政策,并为他申请了公租房,让他重拾生活信心。现在,吴某已经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吴某尽心尽责,生活从此焕然一新,走向正轨。

  “谢谢大家,在我最无助、最低落的时候,你们伸出的援助之手,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吴某激动地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