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敦煌分公司殷化玉被表彰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从收费员到机电干事,从后勤总务到主线站长,从救援队员到副中队长,殷化玉用11年光阴铸就了“六岗全能”的传奇,被同事们称为高速路上“昼夜连轴转的齿轮”。11年间,他始终扎根荒漠戈壁,咽得下风沙、耐得住寂寞、忍得了严寒、扛得起担当,在实践中彰显着甘肃高速人的担当和奉献。
“昼夜连轴转的齿轮”
2014年,25岁的殷化玉来到甘肃高速的最西端——柳园北收费站。面对车流量大和保畅压力,他制作“车型对照卡”,提炼“绿色通道”快速查验法,总结出“方言服务十二句”服务南来北往的司机,将收费差错率从0.5‰降至0.02‰。为应对突发情况,他养成了枕着对讲机睡觉的习惯,有一天凌晨4点,对讲机忽然响起“柳园至星星峡路段大雪封路”的警报,他立即带领职工在零下20℃的风雪中清扫车道积雪,连续奋战12小时。雪停时,他的棉手套已经和铁锹冻在一起,手指也失去知觉。2024年春运,返回新疆旅客滞留瓜州柳园段时,作为柳园北主线站站长的他,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带领全站职工迎难而上、鏖战风雪,最终圆满完成了保通保畅任务。

扎根戈壁的“破冰齿轮”
马鬃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是对当地的形象描述。
2023年,马鬃山清障救援大队人员出现紧缺,殷化玉主动请缨驻守,发扬敢啃“硬骨头”、敢接“烫山芋”的顽强精神,与同事们一道承担起G7京新高速白明段134.47公里“国门通道”的保通重任。
2024年寒冬腊月的一天,夜晚突降暴风雪,凌晨三点,殷化玉的对讲机突然响起:“K1939处两车追尾,30吨蔬菜散落!”他立即带领队员冲进零下25℃的黑夜,狂风卷着雪粒像钢砂般拍打在脸上,救援车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雪雾中摸索前行。到达现场时,大货车侧翻在路基下,驾驶员被卡在变形的驾驶室里。面对险情,殷化玉第一个冲上去,用铁锹砸开结冰的车门,徒手掰开车窗玻璃,手指被划出深深的血痕也浑然不觉。解救出伤员后,他又带头搬运散落的蔬菜,这场持续了6小时的救援,为司机挽回损失20余万元,而队员们的防寒面罩早已结满冰霜,睫毛上挂着冰碴,活像一尊尊“冰雕”。
殷化玉在担任马鬃山清障救援大队副中队长期间,累计实施开展救援任务550次,成功救助受困人员946人次,累计挽回人民群众财产6000余万元。

敢于创新的“科技齿轮”
2024年以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号召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闲置利用”,针对管养公路部分路段碎石煤渣等抛洒物较多、路面保洁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殷化玉带领队员通过“小改小革”自主创新,利用闲置废旧的发电机组,成功改装一台车载式路面清扫吹风机,在高速公路路面清扫保洁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
后来,殷化玉又给车载式路面清扫吹风机增装了车辆充电、强制启动等多项功能,遇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改造后的吹扫养护设备还能提供紧急救援,大大降低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单机节约成本可达12万元,成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好助手”。他边工作边钻研,探索出“6+2”模块化管理新模式,为职工制定不同颜色专岗袖章,进一步明确全班组、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高效协同作用,助推全队“救援”和“养护”这两大招牌擦得更亮、落得更实。(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张稳静)
责任编辑:杨洁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