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李玉寰)近日,中国公路学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举办的“2025年度公路交通行业法治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公布。其中,由省高速路政执法总队报送的“智慧巡查+”模式与无人机技术在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成功入选。
甘肃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以“科技赋能、精准监管、动态防控、执法为民”为目标,积极探索“智慧巡查+”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重点推进无人机技术与高速路政执法的实践融合。通过科技赋能,致力于实现公路基础设施与公路路域的三维数字化全景呈现与路政案件AI识别,全面提升路域风险动态感知能力与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为构建全省高速公路现代化治理体系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制度设计引路 搭建智慧巡查架构
总队于2025年3月印发《甘肃省高速公路路政“智慧巡查+”模式应用场景实施方案》,确立“科技赋能、精准监管、动态防控、执法为民”工作目标,规划“固定机场巡航+移动设备勘察+视频覆盖+车载巡查联动”的立体化布局,明确2027年实现“智慧路政”初步成效的目标,构建“发现-处置-反馈”全链条智慧管理体系。针对传统人工巡查盲区多、响应慢等痛点,方案以无人机技术为突破口,融合视频巡查、实时对讲、GPS定位等系统,推动路政执法模式从“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分散作业”向“全域互联”转型。

试点先行发力 深化科技执法实践
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施策”原则,总队在分别在兰州东收费站(大队驻地)、兰临养护队(养护工区)、绣花庙应急保畅点(野外场景)、崆峒大队院内(楼顶场景)四类典型区域部署无人机机场。建立月度调度机制,定期抽查巡查画面,强化路域环境整治、涉路施工监管等工作的精准性。2025年6月10日,G2201兰州南绕城高速路段突发边坡火情,值守无人机固定机库系统迅速识别异常热源并自动预警,在5分钟内精准定位事件位置并推送信息,执法人员快速响应,在10分钟内抵达现场,联合消防部门在40分钟内成功处置火情。后续通过无人机二维正射影像精准测量过火面积,有力验证了“智能识别-分级预警-联动处置”闭环响应机制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技术攻坚赋能 夯实智慧发展根基
由总队牵头、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研究的“甘肃省高速公路综合行政执法数智化体系构建及试点研究”科研项目已于5月通过可研立项评审,依托低空遥感技术搭建数智化底座,探索路政执法AI应用标准。通过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完成4个大队所辖路段厘米级高精度三维建模,构建公路路域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关键基础设施全要素数字化映射。组建由2名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及25名技术人员构成的专业团队,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下一步,总队将锚定“全业务覆盖、全要素感知、全周期管理”目标,持续加密布设重点区域智能感知设备,推进十大应用场景落地,持续优化月度调度机制,力争形成一套成熟完备、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巡查工作模式,让科技为高速公路现代化治理注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
责任编辑:杨洁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