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制: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
《甘肃农民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现场。
冬至到,春渐近。
今天上午9时,文创大厦6楼会议室里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大屏幕上,金黄色的麦穗闪闪发亮,《甘肃农民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为农七十载,而今再起航。为庆祝这一时刻,一直关心支持报社的省直、市州部门代表来了,为报社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报人来了,和报纸“天天见”的忠实读者来了,在不同岗位奉献光和热的干部职工也来了……
大家齐聚一堂,参加《甘肃农民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共同回忆过往荣光,展望美好未来。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以及南方农村报社、四川农村日报社、农村大众报社等纷纷发来贺电贺信,向《甘肃农民报》创刊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一次重温历史、检视初心的深情相聚。
这是一次牢记使命,加快发展的崭新起航。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
甘肃农民报总编辑宋振峰致辞。
甘肃农民报总编辑宋振峰在致辞中说,70年来,虽然经历两次停刊、两次复刊,但作为全省唯一一份面向“三农”的专业报纸,《甘肃农民报》牢记 “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宗旨,始终坚持宣传“三农”政策不懈怠、坚持为农“传经送宝”不动摇、坚持紧跟农时策划不断线、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不含糊,把最全面、最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农民,被誉为“科技知识的园地、传递信息的工具、基层干部的助手、农民致富的参谋”。许多农民从《甘肃农民报》了解到了新政策,学习到了新技术,获取到了新信息,从而摆脱了贫困,奔向了富裕。
临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海发言。
走在广阔的田地里,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70年来,《甘肃农民报》始终牢记“面向农村 服务农民”的办报宗旨,竭诚为农民服务,为农民发声,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
临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亚海这样说道,《甘肃农民报》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最好的阵地,被农民朋友们亲切地誉为“科技知识的园地、传递信息的工具、基层干部的助手、农民致富的参谋”。
静宁县威戎镇杨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王毅发言。
从小学到大学,从乡村到县城,从村干部到宣传干部,基层读者、通讯员代表,静宁县威戎镇杨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王毅深情讲述了自己与《甘肃农民报》共成长、同进步的故事。他说:“这份根植陇原沃土,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报纸,宣传党对农村的路线政策,传递市场信息,传授实用技术,倡导新风尚,深受父老乡亲的喜爱!”
与一张报结缘,收获成长与进步、传递民情与民意,王毅的话真情流露,直抵人心,掌声热烈。
甘肃日报社原副社长、甘肃农民报原总编辑李荫喜发言。
回望来时的路,在报社创业与发展的历程中,老一代报人付出了自己的年华与热情,汗水和智慧。老报人、甘肃日报社原副社长、甘肃农民报原总编辑李荫喜深情回忆,“ 一代代的老报人,为了这份党给农民办的报纸,有过辛酸,有过兴奋,有过欢欣,有过激动。曾为一张重新复刊的报纸热泪盈眶;也曾为报纸发行突破十万而欢呼雀跃…… 打开今天的农民报,上面有坚持了几十年的专版栏目,也有一个个崭新的专刊特刊。打开手机,也能找到甘肃农民报的网页和微信平台。甘肃农民报正在以新的面目延续着、发展着。”
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光庆讲话。
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光庆说:70年来,一代又一代“农报人”化笔为犁、以纸作田,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以执着痴心和一往情深,把党在“三农”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农民群众的心坎里,把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实用技术、新精神、新风尚传播到陇原大地的山川梁峁,把新闻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农民兄弟奉献了一篇篇锦绣华章,让党的声音传遍了乡村里闾、沃野良田。
王光庆表示,站在新起点上,《甘肃农民报》将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思维,立足“三农”,以改革转型为出路,以融合发展为方向,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0年正青春,不停步向未来。
当下,面对传播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甘肃农民报守正创新,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全面向新媒体拓展,从“一张报”到“一直报”,从“纸端”到“指端”,已形成了集“报-网-微-端”为一体的全媒体宣传矩阵。
70年的历史传承,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甘肃农民报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述甘肃“三农”好故事,传递甘肃“三农”好声音,树立甘肃“三农”好形象,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