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
——兰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党风政风不断向好
“今年1至7月,兰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70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9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7人……”循着党风政风监督系统中一个个问题查纠的脉络,兰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党风政风不断向好。
重拳出击
强力整治“四风”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兰州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全会部署要求,认真分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作风问题新情况新表现,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常抓常管、严抓严管、久久为功,努力实现长效常治、化风成俗。
“半年多时间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问题266起,表明兰州市纠治‘四风’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发生在2021年当年的问题有100起,占37.6%,反映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仍然易发多发。在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187起,占70.3%,反映出不担当、不作为仍是‘四风’问题的重点。”兰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彻底扭转这种势头,兰州市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整治,以农业农村、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作为切入点,以推动解决一批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卡点堵点为突破口,对一些屡查屡犯的顽瘴痼疾进行全面起底排查,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纳入整治范围。
精准发力
靶向治疗奢靡之风
兰州市纪委监委通过不断强化对“四风”问题的分析研究,运用数据排查、舆情分析、信息采集比对等新措施,紧盯违规公款消费等明面上的问题,防止死灰复燃;紧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防止问题潜滋暗长。
“在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的强大压力下,违规接待、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旅游等老问题转入地下,隐形变异。这种情况可以从查纠数据的变化中看出端倪。”兰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1至7月,兰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04起,约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三分之一。从查纠的重点问题看,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公款旅游以及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旅游活动安排、违规操办婚丧喜庆等5类问题,占到查处问题总数的91.4%。
随着对“四风”问题查处力度持续加大,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公款吃喝等带有“公字牌”特征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宴请等以“私字牌”为特征的问题成为监督的重点。“四风”虽更趋隐形变异,但通过对老问题反复敲打、对新情况露头就打,就能让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无处可藏。
查防并举
巩固拓展作风建设
兰州市纪委监委通过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明令“十三个禁止”,组织交叉检查、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线索,统筹督促相关部门落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在将查处情况按月反馈各纪检监察机构的同时,兰州市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签署办理意见工作机制,不断树牢“一把手”抓作风的主体责任。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和福利等问题,区分不同单位属性、不同地域民俗、不同节点特征,精准发力、查防并举,持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
今年以来,兰州市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两手抓”,出台《兰州市持续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导全社会抵制不良风气。在监督推动专项整治中,榆中县在全省率先发出倡议,婚嫁彩礼不超过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5倍,农村宴席由两餐改一餐,宴席不超过25桌,礼金每人不超200元,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从根子上抓好作风建设,要坚持制度配套同步跟进,把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体现在制度的刚性约束中,以‘制度之治’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为整饬作风铺好‘垫脚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兰州市纪委监委不断健全完善与职能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在重要节点监督检查中,强化了纪检监察机关与税务、市场、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同时,在日常监督中加强派驻机构与被监督单位的协调,推动解决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不断规范线索研判移交处置程序,查纠“四风”的手段措施更趋精准有效。(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