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行结婚证、电子社保卡等6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我省将推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聚焦公安、民政、社保、教育、医疗卫生、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等领域,9月底前实现结婚证、电子社保卡等60类以上高频电子证照的标准化共享和应用。
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
《方案》提出,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就业手续,对非公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取消由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档案转递至原户籍地或就业单位集体委托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推进劳务输转便利化,6月底前,以兰州市、兰州新区、定西市、临夏州为试点地区,以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加强与相关省份的沟通衔接,通过网上受理和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实现户籍证明、养老关系转移接续、门诊费用结算“跨省通办”。
加快完善甘肃省大就业信息系统,争取年底前完成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网上申报、审批和发放。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通过大数据比对可以核验的资料,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单独提供。
优化涉企服务
持续优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企业注销一网办”、个体工商户“秒批”系统功能,推动商事登记从“网上能办”到“网上好办”。按国家要求开展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申报表整合工作。公开“跨省通办”政务事项非税收入收费清单,依托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缴款渠道,推动实现非税收入全领域“跨省通缴”。
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动全流程在线审批和审批服务信息全过程共享,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服务事项和申报材料,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建立招商引资工程建设项目服务机制,提升工业园区审批服务效能。
优化民生服务
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年内出台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委托运营)管理办法,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服务机构运营公办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补贴政策。坚持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在满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基础上,向其他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开放。
认真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立即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办”、残疾人两项补贴“主动办”、流浪乞讨救助“即来即办”等工作要求,切实减少证明事项,提高救助效率。推行城乡低保线上线下“结合办”、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期间社会救助“简化办”、急难型临时救助“先行办”。
着力推动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高频事项尽快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9月底前实现甘肃政务服务网省市县乡村全覆盖。年底前实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响应”。围绕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普遍、适用的智能化服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市场监管、税务、消防安全等领域,推广信用报告代替需要在各相关部门办理的无违法违规证明,推动减少各类证明事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