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31.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
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何明霞)5月14日,甘肃省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通报了我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情况以及我省“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主要安排。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群体攻坚的重点,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通过低保叠加残疾人两项补贴兜底、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社会帮扶等措施广泛受益,全省31.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残疾人专门康复机构由原有的10个增加到48个、托养机构由9个增加到35个,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全省31.4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任务全部得到妥善解决,“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扶持残疾人长期受益,贫困残疾人危房及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部清零。全省农村纳入政策兜底的残疾人有20.62万人,其中特困供养3.65万人、一类低保4.46万人、二类低保12.51万人;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57.8万人,叠加享受“两补”人数15.0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民生实事助残显成效
省委省政府连续11年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康复服务“百千万”行动、残疾人精准脱贫“百千万”行动、助残扶贫康复项目、残疾人托养补贴、助盲就业脱贫、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特殊困难,受益残疾人超过72万人次。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连续实施6年,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5.1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省市县三级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率由“十三五”初期的32%提升到目前的97%,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由10%提升到96%。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初具规模,省级康复、辅具、听力3个中心全部建成国家西北区域中心。全省专门康复机构由10个增加到48个、托养机构由9个增加到35个,基本实现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全覆盖。2020年,为18.88万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为6.89万人提供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辅具适配和手术1万多人次。
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增收
省残联积极与东部协作方联络对接,持续加强协作帮扶力度,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效果明显。全省10个市州和58个贫困县残联与天津、青岛、福州、厦门4个东部协作省市建立了顺畅的沟通联络机制,开展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产业项目扶持、辅助器具适配、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无障碍改造等帮扶协作,共同发力推动帮扶贫困残疾人项目落地见效。近年来,全省东西部协作帮扶残疾人的项目资金每年都在7800万元以上,帮扶人数超过4.1万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