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甘肃省着力破解企事业单位引才难留才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08 21:01:50     

我省着力破解企事业单位引才难留才难问题

更好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为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支持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要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机制,突出以用为本的人才培养导向,完善企业人才激励保障体系,着力破解企事业单位引才难、留才难问题,更好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活力。

《措施》提出,将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参与双创活动审核权限下放到用人单位,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兼职创新或在职创办企业、选派到企业工作或者参与项目合作,进一步健全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收益分配制度,鼓励用人单位采取股权、期权、扩大技术入股比例等多种形式对人才进行奖励,鼓励科研人员职务成果自主转化、单位转化和对外出售,个人及其团队收益最低不低于成果转化和出售收益的50%,最高可以达到90%。加大我省特聘科技专家项目实施规模和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等多种方式,柔性使用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智力资源。

《措施》同时提出,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每年培训1.8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以省领军人才为主体,组织各领域专家人才组团赴基层一线和民营企业开展服务,帮助培养急需人才。积极支持我省基础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搭建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到2023年,全省“两站一基地”总数达120家,招收培养博士后300人以上。

《措施》明确,在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等重点人才计划人选选拔推荐中,为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单列名额。注重将长期扎根生产一线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选拔重点范围,给予倾斜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对民营企业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特殊人才特殊评价。加大“三农”领域职称评审力度,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评价条件标准。持续推进基层人才“双定向”评审。到“十四五”末,全省高级职称人数突破20万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30%。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