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甘肃省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

发布时间:2021-04-01 22:24:26     

  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

  我省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3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各级民政、教育、人社、医保等部门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全省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

  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制定单人户施保、低保渐退、学生资助、就业援助、参保资助等一系列惠民措施,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截至2020年底,全省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的困难群众分别达到176.9万人和9.4万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五年来,共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34.5亿元;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6924元、4428元,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8%、55.1%;将城市“三无”人员从城市低保对象中剥离出来纳入城市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单一的基本生活标准拓展为“基本生活+照料护理”,供养补助标准分别达到不低于10452元和7200元,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超过129%和83.4%。“十三五”时期累计开展临时救助592.2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65.49亿元,有效纾解了群众急难性和临时性困难;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73亿元,惠及2974.5万人次,较好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筑牢巩固脱贫成果“防火墙”

  我省将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对415.85万低保对象、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低收入人员等群体实行定期监测预警。截至目前,共发出红色和橙色预警信息7.15万条;经入户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3.14万人纳入救助范围,切实筑牢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火墙”。

  五年来,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292万人次,接受送教上门残疾学生近6000人。“十三五”以来累计帮助23.7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为28.3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57亿元。

  出台若干措施完善救助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今年2月3日我省正式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共提出7个方面27项改革举措,对各项政策进行了细化和实化。

  与国家《意见》相对照,我省《若干措施》主要有10个创新点:提出发展“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新模式;细化访视照料的具体对象,将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提出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四个一”服务(每月理一次头发,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等生活必需品);提出探索开展“党建+救助”工作;提出完善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提出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措施;提出开发使用社会救助手机APP,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提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投入力度,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提出探索建立社会救助领域信用体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