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实习生 李欣宜)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及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在全省启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280套、共有产权住房3000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及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方案》《关于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的实施方案》等10件为民实事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督导,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跟踪督办,抓项目实施进度,抓项目验收交账,按时、高质、高效办好为民实事,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3元
从2021年1月1日起,将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标准在原每人每月15元基础上增加5元,使我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3元。实施范围为全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0周岁以上、符合国家及我省规定条件的人员。
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21年,采取省级财政适当补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基层单位就业。实施范围为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往届甘肃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愿意在甘肃就业的省内院校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省级财政对聘用的毕业生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补贴期限3年。
同时,2021年全省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
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万公里以上
2021年在全省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万公里以上,实现约5000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创建10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示范县,打造100条特色示范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撑乡村建设行动。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食堂1000所
在全省12个市(州)81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食堂1000所。在9个市(州)23个重点帮扶县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900套。通过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等方式,重点增补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学位15000个。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在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规范建设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或传染病医院的基础上,设置不少于5张床位的传染病重症监护病区,配备床旁监护仪、呼吸机、振动排痰仪、除颤起搏器、可视喉镜等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护救治设备,达到救治传染病重症患者能力。同时,在30个定点医院传染病病区未获得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的县(市、区),实施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区改造。
启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280套
在全省启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280套(公租房3000套、政策性租赁住房3280套)、共有产权住房3000套。公租房主要解决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住房困难。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共有产权住房主要帮助城镇无房户籍人口中有一定支付能力、又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群体拥有产权住房。
新建或改扩建100个养老服务中心
通过新建或改扩建的方式,在全省建设100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750平方米。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适老实用、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对现有城市街道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合理利用新建城区和新建住宅区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配置相应的功能设备和智慧健康养老软硬件设施,确保年底全部建成。
对20万名妇女免费“两癌”检查
采取自愿原则,对全省20万名33至64岁城镇低收入妇女和未参加过2018至2020年为民办实事“两癌”检查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所有接受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的对象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进行资助
对具有甘肃户籍且在省内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专科(高职高专)2021级的城市低保全额保障家庭和农村低保一、二类保障家庭子女进行学业资助。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的2021级新生一次性补助10000元;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高职高专)的2021级新生一次性补助8000元。
建设或改造100处农村水源保障工程
在10个市州、54个已脱贫县区建设或改造100处农村水源保障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水源稳定性和保障能力。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梯次推进步骤,依据村庄发展规划,统筹分析现有农村水源供水能力和人口变化等因素,对水源条件、供水规模等进行科学论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县为单元统一规划,对确有必要、群众期盼度高、前期工作成熟的工程先行实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