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民生改善新蓝图
——聚焦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民生关切
“十三五”期间,我省交出了一纸令人印象深刻的民生答卷: 全省现行标准下 552 万农村建 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5万人,累计帮助78万失业人员、24万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应签尽签、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应治尽治。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更多民生关怀:努力办好民生实事,更大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更大力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就业优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我省干部群众聚焦民生关切纷纷表示,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勇往直前,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努力奋斗。
让劳动者把“饭碗”端稳端牢
“十三五”期间,我省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5万人,累计帮助78万失业人员、24万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把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在全国较早出台了稳就业“33条”、保就业“24条”等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加强“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开出了西北第一趟农民工高铁专列,千方百计稳岗位、促输转、保就业,推动城乡就业企稳向好。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周丽宁表示,“十四五”期间,全省就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各级人社部门将始终盯紧就业总量大、矛盾多、敏感性强的重点群体,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实施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项目。持续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补助金,千方百计帮助劳动者把“饭碗”端稳端牢。
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廊等项目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位于七里河区土门墩街道河湾堡社区的兰水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以前的物业公司疏于管理,兰水小区楼道内乱堆乱放、居民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严重,墙面上满是“牛皮癣”,电线凌乱缠绕,不仅影响居住体验,还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为此,社区多次与负责该小区物业管理的部门进行协调,于2020年6月起启动“微整治”工程,不仅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还对小区楼道进行了彻底粉刷,合理规划了停车位,配置了四色垃圾桶,及时更换充装灭火器,加大了保洁力度,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如今,小区环境变好了,邻里间的矛盾减少了,心境也爽朗了起来。环境整治让小区大变样,小区的住户都会自觉爱护小区环境,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兰水小区的住户李玉国老人乐呵呵地说。
各项政策措施扎实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省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陇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按照省委相关要求,将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推动创伤、卒中、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全覆盖。
“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1万公里,提前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表示,“十四五”时期,省交通运输厅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最大机遇,紧盯“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战略,立足甘肃通道走廊优势和融合发展导向,努力把甘肃交通运输打造成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开放合作的枢纽通道新高地。
“以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为导向,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武表示,“十四五”时期,省生态环境厅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为核心,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州大气污染系统深度治理“一山一河一城”重点任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