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县级自评、市级初审、省直行业部门单项验收、第三方专项评估核查,我省在现行标准下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58个国家片区贫困县和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月27日,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康建文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我省脱贫攻坚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与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2个专责工作组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工作格局密不可分。作为综合协调专责工作组组长单位,省扶贫办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成员单位,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完善建档立卡、保障资金投入、落实“四个不摘”、严格退出验收等各个环节尽心尽力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高效开展。
完善建档立卡
精准扶贫开始不久,我省在全国率先建设了首个省级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实名化、精准化、电子化管理,并基于这个数据管理平台,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数据采录、对接机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建档立卡活动,逐步夯实了贫困人口底数,为全省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对未脱贫的17.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充分完善脱贫计划,对14.9万脱贫不稳定人口制定巩固提高计划,对25.4万边缘人口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为分类施策树立清晰靶向。
保障资金投入
2016年至2020年,全省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36.8亿元。推动实施“两州一县”和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加大对35个深度贫困县倾斜支持;2018年至2020年,共安排“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7.5亿元,占全省的65.3%。坚持财政资金和金融信贷“两轮驱动”,安排财政贴息81亿元,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累计为144.23万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47.39亿元。为用好资金,我省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75个贫困县实现扶贫审计全覆盖。
落实“四个不摘”
我省将“四个不摘”落实情况作为摘帽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2020年专项扶贫资金安排67个脱贫摘帽县137.1亿元,较上年增加10.44亿元、增长8.24%。强化防贫帮扶监测,制定出台《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将符合标准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人因户制定方案,综合落实帮扶措施,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省40.3万监测人口,得到产业、就业、兜底、公益性岗位、小额贷款等主要扶持措施的达86.5%。同时,加大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将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纳入预警管理,确保非贫困村内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严格退出验收
我省坚持严把精准退出关口,在退出标准上,将涉及贫困人口脱贫的6项指标全部设定为否决指标,在核算收入时扣除临时性救济金和一次性生活补助等6类收入,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退出程序上,明确责任,把好入户核查、数据比对、群众评议、公示公告、结果核查等关口。11月21日,镇原县等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至此我省75个贫困县已宣布摘帽退出。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按照有利于激发脱贫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总要求,全省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