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7月7日,2020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我省21.12万名考生步入考场,迎接人生中的一次“大考”。
据悉,今年我省共有263142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比去年减少366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136878人,占报名总人数的52%;文史类考生98150人,占报名总人数的37%;中职生28114人,占报名总人数的10%。除去前期通过高职院校综合评价已录取的23703人、高考后参加中职升学考试28114人和其他不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82人,全省参加普通高考统考考生共计211243名,比去年减少6464人。
全省共设15个考区、203个考点、7393个考场。各考区跨县对调监考教师1.47万人,配备考务人员1.48万人,防疫人员(卫健委或疾控中心)1500余人,公安人员3700余人,其他各类后勤保障人员5200余人,救护车200余辆,储备一次性医用口罩近110万个、各类消杀用品3.5万余瓶、隔离考场医用防护设施1700余人。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为做到防疫高考两不误,我省坚持以“健康高考”“公平高考”“平稳高考”“温馨高考”和“诚信高考”为目标,各级招委会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压实疫情防控和高考组织各方责任,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确保高考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为做好高考期间的服务工作,我省各地各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考生为本,在各考点成立了考务、宣传、保密、后勤等组织机构,公布考场分布示意图、指示标志,准备雨具,搭建避雨通道,为考生免费提供饮用水、免费接送等人性化服务,努力为考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考试环境。
新闻链接
岁月为笔,山河为卷,青春作答
考场中,孩子们奋笔疾书;考场外,父母们踱步眺望。熟悉的情景,却在今年特殊的背景牌下格外触动心弦:落在试卷上的一笔一画,既组合成彰显才智的千字作文,更汇集成千万人默契合作的青春之歌。
从1月1日到7月7日,回望过去的188天,这份考卷得来不易。猝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寒假一延再延、返校日期一推再推、居家复习一言难尽,惶恐、焦虑、忐忑、不安……各种情绪五味杂陈。然而现在,事关1000多万名学子人生抉择的高考,仅延期一个月举行。这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这奇迹来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勇气与团结。疫病越要将人们分隔疏离,我们却越要站得更紧密。一场惊涛骇浪检验出经济发展的成色、社会风气的底色。从城市到乡村,每个人的牺牲与担当迸发出同等夺目的人性之光。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不被一时的困难所压倒。再登珠峰之巅测高、北斗系统顺利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建制村顺利通车……这一个个成就的达成、一桩桩诺言的践行,都是向民族复兴目标迈进的坚定步伐。当前经济复苏蹄疾步稳、新动能持续释放、抓“六保”促“六稳”政策加快落地,正走出疫病阴霾的中国经济韧性可见一斑。
而这些,都是考场里青年学子们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是时代赋予他们难得的特殊财富,他们与时代一起跳动的脉搏,在抗疫过程中体会到的团结、守纪、奉献、牺牲的山河力量,不仅会化为他们笔下的有力答卷,更会成为难忘的高考记忆、时代底色,最终化为书写青年华章的精神力量。
前行路上一马平川总是短暂的、崎岖坎坷才是常态,但就像今天坐在考场中的考生,无论中间经历多少坎坷,通过坚持和努力,定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够实现。
铃响笔停,考试终有竟时。2020年的前188天,有奇迹、有光芒,更有反思,这些都已化作历史的一页。但以岁月为笔、以山河为卷,书写自己青春的这份考卷才刚刚完成序章。( 新华社记者 萧海川)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