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侧记

发布时间:2020-06-23 09:52:12     来源:甘肃日报

让伏羲文化薪火相传

——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侧记
 

6月22日,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里天水隆重举行。 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6月22日,天水市伏羲庙广场上礼乐飘飘,在庄严肃穆、吉庆祥和的氛围里,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隆重举行。

  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点燃了中华文明的薪火,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祖”“人宗”“人皇”“羲皇”。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因此被称为“伏羲故里”。自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恢复历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礼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30届。

  走进公祭伏羲大典的祭祀典礼广场,寓意着中华儿女龙凤呈祥的幡旗迎风招展,特制的钟、鼓屹立在典礼广场的一侧,广场正中央公祭伏羲大典丰碑庄重而宏伟。参加祭祀的全省抗击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复工达产企业代表以及天水市各界群众代表肃然而立,等待着典礼的到来。

  “我真的很开心,很兴奋,一定要拍下每一个环节,回去告诉家里人。”抗击疫情先进个人、天水市四〇七医院护士王小霞激动地说,以前公祭伏羲大典都是在家里看直播,感受没有这么直观,这次到现场一看,真的太震撼了。

  王小霞是天水市第一批援鄂医务人员,从援鄂到返回天水隔离观察,整整71天。她冲刺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专业技能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平安。她说,自己虽然不是最优秀的医务人员,但是一定要做最敬业的医务人员。

  “能够受邀参加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我感觉十分荣幸。”坐在嘉宾席上的甘谷县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干警李国丞难掩心中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以往自己都是会场工作人员,这还是第一次以嘉宾的身份出席,自己一定加倍珍惜这份荣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好警察。

  鼓声威武,钟磬悠扬。上午9时50分,典礼正式开始,在庄严、肃穆的祭祀现场,34通鼓声和9响钟鸣的奏响,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数,也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伏羲创世功绩的敬仰和尊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公祭伏羲大典举办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来到现场。出发之前,乡亲们还叮嘱我多拍些照片呢。”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秦安县刘坪镇崔河村党支部书记任生财笑着说,平时工作忙,就是县里举办的祭祀女娲活动,也没参加过几次。

  今年59岁的任生财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支书,在刘坪镇的21个行政村里,他担任过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来,他的双脚走遍了刘坪镇每一个角落,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调解纠纷。“此次能受邀参加公祭伏羲大典,机会难得,我一定要将看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地记下来,回去好好给村民们讲一讲。”任生财说,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但是原汁原味的叙述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天水市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大典筹备的重中之重,按照“保持传统、压缩规模、精简活动”的要求,把现场规模控制在300人以内,取消了乐舞告祭环节,也停办了伏羲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规模虽然压缩了,但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寻根认祖,祭拜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热情没有减。

  “今年和医院的9名医务人员一起受邀参加公祭伏羲大典,意义重大,是一次珍贵且难忘的经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问肃生告诉记者,这不仅是对医务人员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激励。

  “作为医务人员代表出席典礼,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潘临平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加强疫情防控,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革文 白永萍)
 


精美的文创产品吸引众人目光。


来宾在伏羲庙敬献鲜花。
 

线上线下齐发力 亿万中华儿女祭伏羲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革文 白永萍)同根同祖,中华共祭。6月22日上午,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里天水隆重举行。网络祭祀同步进行,这也是公祭伏羲大典举办以来,民众首次通过网络参与公祭活动。

  今年的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大屏与小屏联动,实现亿万中华儿女线上共同祭祖。据统计,截至6月22日下午5时,公祭伏羲大典线上参与量已达2200万人次,其中网络直播在线观看630万人次,网上“云”祭祀720万人次,抖音短视频230多个参与1020万人次,发布今日头条话题300多个,参与讨论50多万人次。

  受疫情影响,今年公祭伏羲大典的线下祭祀活动规模较往年有所缩减,跟去年相比取消了乐舞告祭环节,停办了伏羲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为满足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共同祈福的良好愿望,天水市搭建了“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亿万中华儿女线上祭祀平台”,在今日头条、抖音双平台同时搭建“祭伏羲”话题。人民网、新华网、新甘肃等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对今年公祭伏羲大典进行全程在线直播,还邀请国内有关知名人士,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祭代言,进行线上祭祖。

  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公祭伏羲由来已久,相沿成习。1988年,天水市委、市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定恢复公祭伏羲活动。1989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时,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2005年,省委、省政府将公祭伏羲大典提升为省级规格,确定于每年6月22日举行。2013年开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2014年8月,经审批,公祭伏羲大典成为我省长期保留举办的重点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同时与台湾举办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实现了海峡两岸同日同时共祭。
 


多家媒体对公祭伏羲大典进行全程在线直播。


网民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祭代言。
 

2020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典礼在新北市举行
 

  据新华社台北6月22日电(记者吴济海 傅双琪)2020(庚子)年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22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这是两岸连续第七年跨海同步共祭伏羲。

  今年因疫情关系,两岸同胞无法见面交流、共祭伏羲,但举行跨海同步祭祀仪式,同时搭建“云端祭祖”活动网页,让两岸民众通过在线祭祖及直播观看祭典画面,表达对人文始祖伏羲的景仰和追思。今年的共祭典礼还通过两岸电视台同步转播,延续两岸宗教交流活动,增进两岸文化情谊。

  参加祭典的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表示,海峡两岸同祖同宗、同文同种,两岸同步共祭人文始祖伏羲,是对共同祖先的尊崇,祈求两岸和平发展,民生乐利。



鼓声阵阵庆盛典。


游客在伏羲庙外合影。
 

传承伏羲文化 提升旅游品质

 

  如果说文化是灵魂,那么旅游就是载体。近年来,随着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以伏羲文化为竞争力和内核力的经济模式在天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出现,并随着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带有明显天水特色、天水品位、天水风格的“文化+”文旅融合样本正在形成。

  2019年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吸引了来自关中平原城市群、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联会成员18个城市人士、海峡两岸240家企业组团参会,参观人数达25.37万人,日均参观人数2.8万人,商品成交额达到6923万元,其中零售额1542万元,签约合同额5387万元。

  不仅如此,天水市还以伏羲文化为龙头,全面带动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从政策层面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引进华侨城、省公航旅集团等企业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启动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麦积山自驾游房车露营基地、麦积山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天水大剧院、伏羲庙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水帘洞鲁班山大景区、街亭古镇保护开发、南山云端、樱花小镇等项目。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在重庆、成都、杭州等地策划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出台《“天水人游天水”活动优惠办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3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1%。

  伴随着伏羲文化的“大热”,天水城市文化底蕴、影响力、美誉度得到进一步彰显,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上马,资金、人才等资源聚集,2019年天水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2.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3元,增长9.5%。(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革文 白永萍)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