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4年的卖牛钱,原以为再要不回来了,没想到调解员帮我追回来了。”近日,养殖户才某对合作市综治中心调解员表达诚挚谢意。
这是合作市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作市立足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了“坚持服务群众一个中心,化解信访问题两个关键,抓实矛盾化解三调对接,提升综治中心四个实战,锻造基层治理五支队伍,实现平安建设六项提升”的“123456”工作模式,“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群众满意、协调高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合作市综治中心“法润羚城”法治直播间开播现场(资料图)。合作市委政法委供图
网格联户暖群众之心
54岁的辛玉龙,是合作市佐盖曼玛镇美武行政村加科自然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联户员,耐心调解邻里纠纷、帮村民找牛找羊、跑前跑后处理各种杂事等已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2023年7月的一个晚上,美武村群众陈某与刘某因为院墙问题产生矛盾。辛玉龙闻听此事后急忙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了解具体情况。随后,辛玉龙多次上门劝解,与双方耐心交流,以拉家常的方式析法讲4理。最终,双方纠纷最终得以化解,两家重归于好。
“都是邻居间的小摩擦,帮他们说开了、解决了就好。”辛玉龙说。
像这样的事,辛玉龙干了很多很多;和辛玉龙一样的人,也有很多很多。
近年来,合作市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行,依托“群众工作五个全覆盖”入格联户全覆盖行动,综治中心发挥平台统筹优势,组织调动91个州市单位、3959名党员干部联系全市24122户群众,常态化下沉开展政策法律宣讲、矛盾纠纷化解、困难诉求帮办等,构建形成了联系群众有渠道、服务群众有方法、凝聚群众有载体的工作格局。
同时,深化拓展“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全市112名网格员、1616名联户员覆盖到全市39个行政村、8个社区,搭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体系。
诉前调解化矛盾纠纷
合作市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资料图)合作市委政法委供图
“货款欠了一年多了,没想到通过诉前调解短时间就解决了,谢谢你们。”合作市某建材店负责人敏某感激地说。
2023年7月,被告某建设公司在原告合作市某建材店采购桥面泄水PE管材及附属材料,货款为54万元,约定供货后一个月付款。原告在多次催款无果后遂起诉至合作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合作市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有调解的基础,于是决定将纠纷推送到合作市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合作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卓么吉边释法明理,边从诚信的角度向被告说明拖欠货款已构成违约。经过3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签订了调解协议,货款分3次支付。
据了解,合作市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放在前列,市综治中心和市法院打造“诉调对接工作站”,形成“法院人民调解平台—综治中心—司法确认”闭环,推动更多矛盾纠纷通过多元化方式解于案外、化于诉前。今年以来,合作市诉调对接移交纠纷698件,移交率60.02%,调解化解503件,调解率72.06%。
警调对接解群众之忧
近期,合作市伊合昂街道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排查出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遂第一时间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协助进行调解。
民警核查发现,张某发现自家的卫生间天花板发生漏水现象,造成卧室墙皮、衣柜及衣服等物品不同程度损坏,初步判断是楼上李某家漏水所致。
为解决漏水问题,张某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多次到李某家上门商讨,但因沟通不畅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为此,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辖区派出所民警和网格员组成调解小组,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安抚双方情绪,并分别对两家管道水路进行入户排查。经排查,确定是由李某家卫生间防水装修不当引起的,李某当场联系工人,决定将自家卫生间防水在一周之内重新修整。至此,一起因楼上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合作市综治中心与市公安局建立信息三推送、联合化解、联席会议等机制,及时将矛盾类警情推送各级综治中心联合化解,变被动接访应诉为主动溯源调解,做到了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今年以来,共推送化解矛盾类警情1200件,化解1142件,成功率96.6%。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金凡裕)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