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28 19:50:40     

法治建设之文旅样板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10776917)-20211228194937_极光看图

       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 毅 ;惟其笃行 ,才弥足珍贵。 

文旅融合以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法 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和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法治建设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法治宣传的品牌已经打响,法治宣传的阵地已经建立,法治工作的制度已经完善,法治文旅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2018年被评为“ 七 五 ”普 法中期评估先进单位;2020年度获得全省法治建设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3部法治动漫微视频获全省二、三等奖 ;2021年政策法规处被省委 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推荐为全国“ 七 五 ”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旅游行业常用法律法规汇编,普法宣传折(10776922)-20211228194858_极光看图

       文化旅游行业常用法律法规汇编、普法宣传折页、海报及民法典主题文创书签。

       筑牢法治之魂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构筑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思想之魂。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政治与业务相融合,将政治意识、法治思维贯穿到文化和旅游工作各个方面。坚持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党组会前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前学法等制度,着力夯实思想政治根基,建立健全学法制度,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推进法治建设的政治忠诚。

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不断强化“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党组“一班人”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水平显著提高。

把握主题教育活动载体。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结合起来,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促进了“文旅铁军”党性修养与法治素养同步提升。通过举办主题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营造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良好氛围。

“宪法进乡村”主题活动(10776926)-20211228194735_极光看图

       “宪法进乡村”主题活动。

夯实法治之基

如果说法治国家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那么法治政府建设就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依法行政,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绘蓝图,奋力做好法治政府建设“施工员”,法治建设的根基越来越牢固。

履行首责越来越到位。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法治建设工作。制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将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综合考评,列入年终述职内容。

法规制度越来越健全。2021年7月28日,《甘肃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施行,将进一步助推我省旅游强省建设。持之以恒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立法草案起草工作规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外聘法律顾问工作规则》《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平竞争审查规则》等17项制度,搭建起法治工作的“四梁八柱”,为深入推进法治文旅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决策程序越来越规范。研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办法》《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等制度规范,让决策程序更加明晰,决策内容更有针对性。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程序正当性。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制度,对决策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确保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的完整收集、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信息公开越来越全面。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将制定的法律法规、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等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方便群众查询,利于社会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互联网+监管”部署要求,定期更新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及时公布“两轻一免”处罚清单,坚持重大行政执法举行听证会,让行政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行政行为程序正当、实体公正。

培植法治之根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文化市场流动着“文旅铁军”的普法身影,媒体平台跳动着文旅系统的普法页面,“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八五”普法完美开局,培植了推进法治建设的群众根系。

“三点”,满足定向化法律需要。以为民普法为宗旨,全面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围绕宪法法律这一重点,在行政执法、“法律八进”中,组织执法人员现身说法,邀请专家、律师以案释法,购置《宪法(宣誓本)》,录制专题讲座视频,向全省文旅系统免费提供,并通过各类平台广泛传播,让法治精神融进群众心灵,把法律知识变成群众依法办事能力。围绕文旅政策这一基点,编撰《文化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文件汇编(上下册)》《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依法行政常用法律法规汇集(1-4册)》,为全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了一部全面简洁实用的法治工具书,为提升文化和旅游执法工作者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围绕疫情防控这一焦点,以疫病防治、公共安全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编印《甘肃文化旅游行业防疫手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全面加强全省文化旅游行业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以“艺”抗疫线上宣传活动,讴歌抗疫英雄,宣传抗疫法律规定,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三不”,构建常态化普法格局。人员不缺位。把普法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制定《甘肃省直文化和旅游系统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的实施方案》《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学法用法作为打造“文旅铁军”的重要举措,规定干部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推动形成领导带头学法,干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时间不中断,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背景,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12·4”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按月策划宣传主题,按周组织实施,组织制作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宣传展板、折页和海报,印制民法典主题文创书签,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任务”的常态化宣传机制。空间不留白,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和手段,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的影响力、覆盖力,整合多平台优势,建设法治宣传微网站,以图像、微动漫等全媒体形态,全方位开展网络普法宣传,实现了普法工作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同步见效。

“八进”,营造渗透式普法氛围。把普法触角延伸到各个行业、各个场所,先后在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举办“宪法进乡村”“宪法进乡村旅游示范村”主题日活动;在兰州市雁园路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典亮成长路”——民法典进校园主题活动;在武威雷台景区开展“民法典进景区”宣传活动;在平凉市崆峒区麻武乡麻武村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与省图书馆、农民巷东社区等相关单位开展普法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三年来,省文旅厅开展主题活动20多次,举办法治讲座15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60000余册(件),让人民群众学法“触手可及”、用法“信手拈来”。

赋予法治之能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发扬“店小二”精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培育法治化、服务型营商环境,为文旅企业快速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插上了腾飞翅膀。

依职做“加法”。关切企业需求“加平台”,在“不来即享”服务系统上推送文旅涉企政策140多条,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不知道”“找不到”等问题。针对疫情影响“加政策”,研究出台《加快恢复甘肃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若干措施》《“引客入甘”补贴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为推进“六稳”“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撑。聚焦融资难题“加渠道”,携手金融机构,出台《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优选文旅普惠融资项目的通知》《关于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做好文旅产业项目融资对接工作的通知》等融资政策,为中小企业疏通“金融血脉”。

依法做“减法”。严格落实《甘肃省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甘肃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共清理废止12项、保留6项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将文件目录全部公布。坚持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有碍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律取消、能够通过网络审验的一律取消,共取消各类非必要证明20多项,实行告知承诺制2项,并将所有事项全部上网公布,从根本上杜绝了重复证明、奇葩证明。

依网做“乘法”。利用网络技术受众面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倍速”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按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认领、编制完成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及清单73项,并在甘肃政务服务网上线展示,做到了目录“应领尽领”、清单“应编尽编”、事项“应上尽上”,实现了省级文旅市场行政许可全程网上办理,审批时间大幅缩短。积极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与甘肃省政务服务网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审批业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

依规做“除法”。严格落实立法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甘肃省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确保上位法实施到位。全面推进“放管服”政策落地实施,对照省政府已经取消、调整、下放的24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专项整治,对重复审批、变相审批等事项依法进行清理,涉及省文化和旅游厅的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做到了应放尽放、一放到位。撤销因疫情无法营业的营业性演出许可;公告注销有效期届满未延续,以及不属于文化旅游部门监管、未开展业务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许可证,有效清洁了文旅市场肌体。积极落实“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多证合一”改革举措,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绽放法治之花

2018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挥行业优势,创新推出“法治护航文旅·建设如意甘肃”法治文化品牌,构建起了百花齐放的法治文化格局。

法治文化阵地“比比皆是”。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法治工作总体部署,制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旅游景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建设法治文化长廊,着力建设具有鲜明文旅特点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利用厅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法治文化网络阵地,实现了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从线下覆盖到线上线下共同覆盖。

“春绿陇原• 黄河之滨“法治宣传文艺晚会(10776924)-20211228194800_极光看图

       法治宣传文艺晚会。

法治文化作品“争奇斗艳”。禁毒题材剧本《傻孩子》《娘在村口等你》被拍摄成微电影进行播出,省陇剧院排演陇东方言版《两口子学宪法》快板舞;省话剧院创排小品《错位造访》《你笑起来真好看》、反邪教话剧《魂归何处》;省歌剧院为省政法系统创排大型法治文艺晚会“永远的忠诚”,其中小品《红与黑》获得全国小戏小品编剧、导演、表演奖;省曲艺团创排相声《法治进行时》;兰州市创排秦腔《廉吏于成龙》;定西市创排秦腔《公民张三》《三喜临门》《许铁堂》;天水市创排秦腔《大秦文公》;平凉市创排法治教育小品《位置》。一个个赏心悦目的法治之花,在全省各地竞相绽放,展示出了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的繁荣景象。

法治文化服务“清香四溢”。引导社会各界共建、共享法治文化,在全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设置“法律图书角”,向全省贫困县配备流动图书车和文化流动车,要求各级文旅主管部门组织法治文化群众演艺活动,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举办“春绿陇原·黄河之滨”文艺晚会,举办《强党性、颂祖国、话检察》《翰墨书正义,丹青颂廉明》等普法类书法摄影大型展览,开展“建党一百年·奋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基层行主题活动,让法治文化香飘街道乡村、润泽万千百姓。三年来,共开展法治书画作品展览56场、法治主题征文活动22次;精心制作《什么是民法典》《抵制不合理低价游》等3部微动漫视频,并在“如意甘肃”“智慧甘肃”快手平台、“甘肃文旅”等平台上推送,其中“甘肃文旅”阅读量达64.43万余次。

守护法治之正

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主动作为,严格执法,为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当好了“法治安全员”。

坚决守护安全底线。按照“抓住一线、守住底线”工作要求,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陇原行等专项行动,坚决落实一切安全举措。紧盯重要时间节点,依法进行旅游客运、企业生产等安全排查,坚决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依法严格演出活动准入审批,加强网络表演实时监管和营业性演出活动现场监管,坚决取缔一切庸俗表演。积极与省气象局合作,建立旅游气象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与临夏州联合举办全省文旅行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坚决封堵一切安全漏洞。

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研究制定《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着力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执法依据、权限、程序等进行公示,“晒出”执法权责任,接受公众监督。利用全国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平台、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和甘肃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采集系统三大平台,对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对列入重大执法决定范围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事项,从实施依据、认定事实、履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全部进行法制审核,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公正、公平、合法、适当。

依法规范文旅市场。先后组织“雷霆行动”“暑期整顿”“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对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全面进行排查整治;以“清源、净网、护苗、秋风、鼓边”五大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线上线下侵权行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要求,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群众权益的“蒋门神”。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受理和应急值班制度,成功申报兰州市、酒泉市为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不断完善执法机制。实行联合执法,协调省公安厅制定出台《甘肃省公安机关服务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建成15个景区派出所、75个景区警务室;与青海省文旅厅协商制定《甘青两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协作规则》,联合开展甘青大环线旅游线路联合执法检查,取得了良好执法效果。加强信用监管,充分利用全国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完善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在完善省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兰州、白银等12个市州相应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敦煌市、永靖县等重点县市区建立“1+3+N”的文旅市场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