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兰州市信访局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7-27 07:58:03     

践行初心办实事   牢记使命解民忧

——兰州市信访局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兰州市信访局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做好建党100周年信访稳定服务工作主线,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信访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听民情、解民忧、聚民心,进一步畅渠道、强服务、提质效、破难题、化积案、办实事,架起“连心桥”,当好“减压阀”,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群众权益的源动力,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聚焦“急难愁盼”全力推动“事心双解”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信访突出问题化解,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办实事,在全市开展“解民忧办实事十百千”活动,推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直接对接服务信访人,直接协调处理信访事项。对一批时间跨度长、化解难度大的信访积案、影响本地和谐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别由市、区(县)、街(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及市、区(县)两级部门的市级领导和县、科级干部进行包案化解。市级领导包案化解十件以上重点疑难信访事项,县级干部包案化解百件以上重点信访事项,科级干部包案化解千件以上信访事项。对纳入活动的信访事项,既注重从实体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注重从心理上疏导解开心结,从而推动信访群众“息诉罢访”、“事心双解”,解决了一批时间跨度长、化解难度大的信访积案、影响本地和谐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共排查化解信访矛盾708件,化解418件。原际华3512公司与国家电网兰州供电公司在“三供一业”改造过程中对政策理解不一致,导致双方在工程改造、工作交接、电费收缴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纠纷,兰州供电公司诉讼至法院并停止供电,从而引发了35家商户的集体上访。鉴于该信访事项涉及两家央企,矛盾问题错综复杂且涉法涉诉,市信访局向两家央企上级主管单位发出信访事项改进工作建议函,提出了解决方案,经过市信访局先后5次协调处理,终于使35家商铺恢复了供电,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畅通信访渠道 提升工作质效

积极推行网上信访工作模式,构建集领导信箱、网上信访、电话信访、短信信访、微信信访和视频接访等6种信访渠道为一体,具有受理、查询、评价、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的网上信访大厅,实现信访事项网上流转,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的“阳光信访”模式。市、区(县)信访部门单独设立信访二维码,提高移动端信访普及率,引导群众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理性反映信访问题、评价信访工作。推进视频接访,构建省、市、区(县)三级互联互通视频接访系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联合接访、就地解决疑难信访问题,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信访服务,最大限度减轻“访累”。推进信息系统与信访业务深度融合,健全完善覆盖全市的信访信息系统,实行信访网电事项“一网通办”、杜绝信访事项“体外循环”,形成“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工作模式,信访事项办理全部网上流转,全程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随着网上信访逐步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渠道,信访事项办理质效得到大幅提升,截止6月底,全市信访事项平均办理时限提高至33.97天,比《信访条例》规定的60天办理时限,缩短了26天;信访部门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88.66%。“没有想到2天就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是红古区窑街葛家庄居民冶某打来的电话,6月24日,她通过网上信访反映甘肃弘丰建设有公司在自来水入户工施工过程中,由于检查井跑水,造成其房屋、大门出现裂缝、沉降,要求协调责任单位给予修缮赔偿。接到投诉后,经市、区、街道三级共同协调,双方达成了一次性补偿9万元的补偿协议,2天内解决了该信访问题。

抓源头治理强基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实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难有众人帮,大量矛盾化解在本地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创建“枫桥经验”兰州版。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四季青社区建立“村民说事室”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积极联动辖区单位、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融入到基层治理中,通过组织动员、购买服务、公益慈善等途径,拓宽第三方参与信访问题化解的渠道,让更多的“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以及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专业调解人员等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参与到信访工作中来,共同推动信访事项特别是疑难复杂问题的化解。通过不懈努力,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永登县、榆中县被国家信访局评为“‘三无’县”,七里河区“民情流水线”、西固区四季青街道“村民说事室”典型经验被省信访局在全省推广。(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甘政法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