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 >   正文

俯下身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0-01-15 16:21:58     

俯下身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记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陈鹏


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陈鹏。
 

  年末岁初,记者冒着风雪在成县鸡峰镇树林村见到陈鹏,虽然他身着便装,但依然神采奕奕,唯一不同的是,和两年前相比他的头发白了。

  2018年3月,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生产安全规划科科长陈鹏受省司法厅党委委派,到成县鸡峰镇树林村任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

  2019年,陈鹏被司法部授予“2018年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被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陈鹏书记,村民们没有不熟悉他的,人勤快、能为民办事,村民手机里都存着他的电话号码。”在树林村采访时,任会才老师快言快语地告诉记者。

  2019年4月,在树林村任职一年的陈鹏联系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为帮扶村贫困户捐赠了100余件的衣物。为贫困户学生首批发放14000元助学金,并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树林村小学捐献校服67套,为树林村小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品。组织树林村妇联、残联团支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为村上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整理人居环境,并为他们送去了棉被、床单枕套等生活用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入冬以来,陈鹏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对过冬还没有取暖设备、新房还没有家具、灶具等生活设施的贫困户、五保户、特殊困难等家庭进行摸底排查,筹措资金为他们及时解决电饭锅、电暖器、橱柜、桌子、多功能柜子等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品。每周一、周五组织公益性岗位的村民清理通村通社道路,打扫卫生,逐步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为建设全域旅游村,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打好了基础。积极联系所在单位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赴树林村开展“关爱贫困学生,助力精准扶贫”主题党日活动,为树林小学捐赠音响设备和学习用品。

  在树林村,贫困户有个共同的心声:“帮扶队好,能帮我们脱贫,过上好日子。”

探索走出扶贫工作新路子

  在树林村,每天都能见到陈鹏忙碌的身影,他带领帮扶队员和村社干部对全村贫困户、已脱贫户和一般户的收入进行核算,准确填写户籍资料和收入认定表,高效优质地完成市县级验收资料。

  按照“下得来、待得住、出成效”的工作要求,陈鹏带领帮扶工作队员结合帮扶村实际,对照考核指标,完善各类图表卡册。积极配合镇、村制定完善“一户一策”,逐户核实致贫原因、脱贫意向,充实调整帮扶责任人,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帮扶计划。结合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开展“一拆三改两化”工作,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逐户排查,详细排摸全村的危房,对摸排出危房住户进行政策宣传和耐心疏导,劝其动工重建,同时及时上报镇党委,使树林村19户危旧房全部完成改造。

  树林村党支部书记王锦峰动情地说:“陈鹏从比较繁华的天水市来到基础条件薄弱的贫困村工作,没有丝毫怨言,而是干一行爱一行,扎根于大山深处,常年吃住在村,与群众唠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难急话题,了解生产生活状况。”

  作为第一书记,确立扶贫工作思路是陈鹏上任的第一件事。2018年驻村后,他走遍了全村的常住户,重点入户走访了全村1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结合村情提出“强组织,建产业,求外援”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树林村村情的扶贫工作新路子。

  上任后,陈鹏以抓党建为第一要务,全村要致富,首先要有一个好支部,在他的带领下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本领提高了,树林村党建工作得到了很大提升。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要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去年年底走访中,陈鹏看到有的家庭因大病缠身拖垮了,有的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设施不全,温暖过冬都成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4个癌症病人积极协调省司法厅主要领导给予救助,使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

  陈鹏又挤出第一书记经费为特困供养人员及困难群众购置了电磁炉、电暖气、棉被等生活用品,联系帮扶队员为困难群众及时送去大米、油等生活用品。

  王锦峰说:“陈鹏在第一书记岗位上,舍小家、顾大家,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了驻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履职尽责,埋头苦干,敢做先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树林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1人,2019年培养发展对象3人,预备党员2人。树林村党支部全体党员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第一书记的陈鹏,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着手完善党建资料,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建立整改达标台账,整改问题90余项。牵头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点短板问题,支部班子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全面落实“七个一批”举措。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村委会的修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换穷业、挪穷窝”。通过走访和与贫困户的交流,了解群众脱贫致富的想法,找准帮扶的落脚点,变“输血式”为“造血式”的转变,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转变“等靠要”的思想,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陈鹏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加大宣传政府扶贫项目和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户主动找项目、找信息、找出路,动员贫困户不再固守土地,实现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从事特色种植或畜牧养殖,找致富门路。同时,抓好土鸡、土蜂养殖和杏树、核桃产业发展。针对养殖产业技术缺乏的实际,适时邀请技术人员开展土鸡、土蜂养殖技术培训,对全村核桃综合管理,使核桃产业经济效益稳步增加。

  陈鹏充分利用省司法厅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职能优势,带领帮扶工作队员尽全力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以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讲解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回应解答群众反映问题30余次,协调村“两委”班子解决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20多个。引导群众树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

  陈鹏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谋划,积极协调,真正下沉到村、帮扶到户,积极主动发挥第一书记职责,按照标准化党支部的要求,认真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扎实开展驻村帮扶。作为第一书记,他协助村党支部书记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的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抓党建促脱贫。

  陈鹏告诉记者:“从小在城市长大,很少接触农村的生活,刚到村上时感觉各方面都不方便,村上的艰苦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在单位上班工作比较规律、上下班都有固定时间,到了村上没有时间点,中午都是吃过饭就工作不休息,晚上十几个部门的各种表格、报表经常加班到凌晨,也真正体验了艰苦。”

  陈鹏说:“山大沟深,百姓的思想观念陈旧,庸懒散的毛病慢慢在改变,把他们坐等日子过不去要援助的想法改变。在这里两年吃了没吃过的苦、看了各种脸色、担了不少的心。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上工作的好与坏,村支部书记的作用很重要。村支书王锦峰自己带头学习,电脑操作他从没有接触过,跟着我一点点学会,现在基本的能自己做了。工作30多年,能成为脱贫攻坚战中其中的一员,无比荣幸。亲历了国检、省检、第三方评估几次大考,能解决1000多人的村子整体脱贫,以后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挡住我。脱贫攻坚责任、使命重大,这既是一种考验,更是幸运。”(记者 王刚)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