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烟火气”又有“法治味”
——渭源县法院扎实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地见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金凡裕 通讯员 赵鹏博
近年来,渭源法院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把审判执行和诉讼服务过程变成普法宣传过程,持续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影响力、知晓度,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压实普法责任
渭源法院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作为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的首要任务,从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高度来认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每年年初工作部署大会上就普法宣传工作专门进行安排部署,组织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普法工作相关问题,为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组织开展年度国家工作人员网络学法用法考试,积极参加各类全民学法活动和法治学习,增强干警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同时,专门研究印发《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分工方案》等具体的文件方案等,在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中明确普法工作考核分值,将普法责任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予以挂钩,激发广大干警投身普法宣传的积极性。
“人民法院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责任,既是重要的司法机关,又是重要的普法机关。”该院院长李军保表示,开展普法宣传、促进依法治理,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
践行司法为民
“现在开庭!”随着“小法官”敲响法槌,一场模拟学生间因琐事发生争执导致的故意伤害案,在渭源县龙亭学校开庭。这是该院利用“法院开放日”“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等活动,联合县司法局、县检察院等部门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这种以模拟法庭形式开展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教育,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纷纷表示。
渭源法院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精准对接辖区内中小学校,为在校学生、教师不断传递法治正能量,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针对校园欺凌、电信网络诈骗、有组织犯罪等问题普及法律知识,用法治力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同时,针对农村地区婚恋纠纷、电信诈骗、非法持有枪支等易发多发案件,全面推行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结合案情现场释法答疑,让群众在“家门口的庭审”中学习法律知识、明晰行为边界。
深化普法实效
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周期间,渭源法院积极组织干警在集市、人员聚集的地方,摆起“普法小摊”,通过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为群众送上“法治大餐”,也让普法工作更有“烟火气”。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法律需求,渭源法院不断创新普法载体,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财产纠纷等民生热点,编制《群众身边的婚姻家庭纠纷》系列普法手册,以法院真实案例为原型,将民法典等法律条文融入生活场景,用“以案释法”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实用法律指南”。在传播渠道上,多端联动覆盖,扩大普法半径,构建“微信+抖音+官方网站”的立体化宣传平台,着力打造“以案释法”“守护未来”“普法强基”等特色栏目。在互动形式上,融入文化活动,增添普法温度,打破“你讲我听”的单调模式,将普法与地方文化活动深度融合,让普法既有“烟火气”,又有“法治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