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金凡裕 通讯员 赵鹏博)近年来,通渭县法院梳理总结金融案件审判经验,联合通渭县综治中心设立金融调解室,建立“综治中心+行业调解+法官”金融案件化解新路径,推动金融纠纷从“末端化解”向“前端预防”延伸,形成“调立审执”相融合的诉调联动工作格局。
前端发力:做实行业调解
金融调解室人民调解员何维娟2024年就开始调解金融案件,她很有感触地说:“非诉的好处是协商,不伤和气,我们调处的好多案件是双方当事人共同要求金融调解室调解的,这个办法确实管用。”
为化解逐年上升的金融纠纷案件,由通渭县金融监管局牵头在县综治中心设立了金融调解室,选任两名专职调解员开展金融案件的先行调解工作。对争议不大的案件,立案后委托金融调解室直接调解;对双方争议较大的案件,立案后由驻综治中心法官指导调解室先行调解;对调解未果的,退回速裁快审团队调处或裁判,逐渐形成“立案-先行调解-示范调解-诉讼调解或裁判”的诉调解纷模式,金融纠纷实现了从诉讼中的对抗到非诉协商解决的转变,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金融调解室成立以来,共接受委托案件1105件,调解成功899件,调解成功率81.36%。通渭县法院受理金融纠纷案件连续三年年均下降37.12%,真正做到了金融纠纷的前端化解,为企业创造了公正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示范调解:指导先行调解
金融纠纷在同一时期因同一借贷政策主导非常类似,成功调解或裁判一案,对于其他类案的处理有着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今年8月,通渭县法院陆续受理某信用社诉28名个体工商户的个人循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案。原告主张,2021年至2023年间,上述被告因经营周转向其申请小额信用个人循环贷款,单笔金额4万至25万元不等,后被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逾期,遂集中起诉,要求偿还全部欠款并支付罚息。受案后,通渭县法院启动“示范裁判+多元解纷”机制,作出示范性调解,出具示范调解书,为后续类案调解提供清晰路径指引。
以保促调:做到案结事了
对于恶意逃废债或多次推诿拒不还款的当事人,通渭县法院充分发挥诉前保全的优势,通过“以保促调”提升化解效率,财产保全的实施解决了调审执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某信用社与张某的金融借款案件,出现逾期后,信用社联合金融调解室调解员提前介入,但张某拒不配合,置之不理。申请诉前保全后,通渭县法院第一时间对张某名下商铺予以查封,案件起诉后,张某慑于法律的威严主动要求进行先行调解,案件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今年以来,通渭县通过诉前保全促成调解的案件达182件,占保全案件的89.5%,保全后调解成功的平均用时仅3天,金融债权实现率同比提升16.5%,恶意转移资产、虚假陈述等不诚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最大限度保证了金融债权的实现,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