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支付令简、快、便的解纷优势,切实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近日,通渭县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坚持快立快结,48小时内发出37份支付令,成功化解系列供热合同纠纷案件。
优化流程,助力企业减负
通渭县某热力公司为通渭城区提供供热服务,多个小区37名用户拖欠供热费一年至三年不等,热力公司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在收到该系列案件后,经研判发现,该批案件虽然标的较小,但涉及热力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民生保障,如不妥善化解,容易激化矛盾,并造成恶性循环。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法院精准适用督促程序,快速、严格、依法审查债权债务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明确性,简化流程、缩短周期,从立案到发出支付令仅用48小时,大幅度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
创新举措,破解送达难题
发出支付令作为督促债务人限期履行债务的法定程序,其高效性依赖送达环节的顺畅。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案件因债务人地址不详、联系方式不明、拒收文书等原因,导致支付令送达周期长、成功率低,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也制约了支付令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通渭法院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优先采用电子送达方式,通过集约送达平台、法院专递等,实现“一键送达”,缩短周期。对于电子送达失败的,通过线下调查和上门送达等方式,确保所有文书及时送达到位。该批案件37份支付令,在发出72小时内全部送达。同时,在送达过程中,办案法官向债务人释明支付令的法律效力、异议期限及不限期履行的法律后果,保障其诉讼权利。
“令”后答疑,促推主动履行
支付令送达债务人后,办案法官再次向37名债务人一一拨打电话,针对债务人提出的相关供热问题进行认真答复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从法律角度对热力公司和债务人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向当事人释法说理,通过耐心引导,数名债务人认识到不应拖欠供热费,热力公司也意识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供热服务。在支付令送达债务人15日内,21名债务人主动向热力公司支付了拖欠的供热费。
供热服务与群众生活及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从“对簿公堂”到“一令解纷”,不仅是司法效率的提升,更是践行司法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通渭法院将持续深化“如我在诉”理念,聚焦企业司法需求,适用“快速甄别-精准适用-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模式,用好用活支付令,让支付令成为化解涉企纠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快审利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金凡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