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县域治理的关键和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临洮县坚持以“立法筑基、善治提效、民生为本”为目标,将良法善治融入生动实践,构建法治生态,实现群众参与、干部素养、发展环境的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立法筑基:让田间地头的声音走进法律文本
“咱农民的建议真被国家采纳了!立法原来离我们这么近!”新添镇立法信息采集员杨有义看着手机里的反馈单,满脸惊喜。这得益于临洮县构建的“金字塔”式立法联系体系——100个采集点扎根乡村社区,1000余名采集员收集民意,实现立法意见征集全域覆盖。
目前,临洮已完成259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收集,上报3299条建议,627条被采纳,326条成为国家级决策参考。
为推动法律落地,临洮推出“法律转译”机制,将法条转化为“村级权力流程图”“负面事项清单”,便于干部群众理解监督。中国人大专家团队22次专题研究,为“临洮立法模式”提供理论支撑,让基层立法既有温度又有力量。
善治提效:法治成为破解难题的 “金钥匙”
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方面,临洮县积极创新实践,“洮心办”帮办服务机制成效显著,大幅提升企业办事效率;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扎实有力,推动数量显著增长。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与营商环境优化实践中,临洮县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依托“洮心办”帮办服务机制,企业开办服务流程实现系统性革新,由帮办专员提供全流程指导,大幅压缩办事时限。
制度创新层面,临洮县全面推行涉企检查“扫码入企、无事不扰”工作机制,着力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司法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将合同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8天;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成效显著,企业开办8个环节整合为“一窗通办”。制度创新与服务优化协同发力,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今年1至8月,全县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同比增长46%,“归雁工程”吸引的返乡投资占比超 50%,法治化营商环境正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治理领域,临洮县坚持科学决策与民生导向,通过“问计于民”精准实施48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同步完成36公里地下管网升级及15处内涝治理项目,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由局部修缮向系统提升的跨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创新构建“广场议”“网格议”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累计开展协商活动4785场次,18.6万人次参与民生事项决策,现场解决群众关切问题248 件,化解陈年矛盾纠纷54起,群众满意度从78%提升至96%,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民生为本:让法治阳光照进百姓生活
“花椒树移走了,路通了,心里也亮堂了!”八里铺镇村民刘某某握着调解员的手感慨道。此前,他与邻居因农路通行问题积怨已久,八里铺派出所联合多部门成立调解组,经5小时法理情疏导,成功化解纠纷。这是临洮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全县已建成16个行业调解委员会、19个个人调解室,今年前8个月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845件,化解率高达98.7%,八里铺司法所更获评全省“枫桥式”基层单位。
在法治宣传领域,临洮创新形式润物无声。宪法广场的条文解读、“广场舞+普法直播”的新颖模式,14场校园法治直播及《小临爱说法》系列视频,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深入人心。同时,彩礼上限入村规、“红黑榜”树新风,法治理念深度融入生活细节。
正如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维山所言,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成为党群“连心桥”,法治已化作民生底色。如今的临洮,以良法聚民智、以善治促发展,法治画卷渐次铺展。未来,临洮将深化法治实践,让法治成为县域发展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法治根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晓楠)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