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定西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八五”普法规划部署,紧扣群众法治需求,持续完善“线上+线下”普法引擎,通过多维度发力,着力打造“全时响应、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普法新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全市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云端普法让法条充盈网络
“老师讲得真好,应该鼓励大家都来学学”“太需要这样接地气的普法活动了”……5月19日晚,定西市司法局联合市律师协会把法律知识带入定西法治直播间,通过鲜活案例将民法典条款与群众生活结合,吸引6000余名群众关注,获赞2.8万个。
定西市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传播和广泛覆盖的特性,整合政法、公安、人社、市场监管等网上普法模块,创新打造“陇中云端普法”全媒体矩阵,实现权威声音精准覆盖、法治知识多维触达。2025年,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资源,在定西法治宣传、定西政法等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普法类、说理类文章292篇,累计阅读量达985万人次。推出“小崔普法”“行业说法”“律师讲法”等新媒体普法板块,累计发布短发条视频30余部,其中劳动维权、营商环境等涉及民生的法条视频播放量达10万人次。通过“情景剧+法律解读”“AI动画+以案释法”等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余件。
品牌创新让法律浸润人心
“依宪治邦伸正义,为民造福守公平”“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喜乐安宁”……步入临洮县宪法广场,宪法、民法典、定西地方立法概况以及临洮良法善治经验做法的各类宣传牌和亭廊楹联随处可见,让群众在公园漫步、游玩、休憩的同时,学习宪法知识、领略传统文化、感受宪法精神。
由定西市司法局主导,在全市打造“两广场一公园一长廊一中心”市级法治文化阵地,将法律知识延伸至社区、公园等生活场景和校园,营造沉浸式、体验式学法氛围,建成法治实体阵地2200余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重点打造民法典法治长廊,涵盖法治书简、法治宣传牌、法治文化牌、民法典翻翻乐、民法典雕塑等传统文化元素,“典”亮群众美好生活。依托“百米法治书画长卷”、通渭榜罗红色文化法治阵地等县区特色品牌,创新推出皮影戏、剪纸、地方小曲普法,打造“看得见的法治乡愁”。累计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灯谜竞猜等群众性活动10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达50万人次。
量身定做让普法精准滴灌
“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让我接你放学……”近日,通渭县检察院检察干警走进西关小学,以“防拐骗法治小剧场”形式开启沉浸式普法。检察官精心设计“防拐骗剧本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增强法治意识。
定西市组建7个市级普法宣传团和21个小分队,聚焦重点时段、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精心制作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命案防范治理、道路交通等7个方面的警示教育片,“点对点”精准普法1万余场次,受众103万余人次。这种精准普法模式,通过靶向治疗、重点施治,全市命案发案下降至2024年的个位数、居近年来最低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得以有效遏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农民工欠薪维权时长大幅度缩短。
“百场万人”让学法破圈成势
5月21日,“渭水源头、梅花绽放”渭源县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大型演唱会拉开帷幕,渭源县司法局“借戏”普法,通过“宣讲民法典+普法”的创新形式,深入开展定西市“百场万人”精准普法宣讲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定西市制定《“百场万人”精准普法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组织28个重点普法责任单位,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开展行业条块式、扩面覆盖式宣讲24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各县区相关从业人员,以“与法同行、守护平安”为主题,将警示教育纳入宣讲范畴,奏响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二重唱”。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崔梦竹)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