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全面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1-03 14:21:17     来源:法治甘肃网

夯实法治根基 深化基层治理

——定西市全面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建设提质增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宏

  今年以来,定西市认真落实司法部和省司法厅部署要求,将落实司法协理员制度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抓手,高要求部署、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落实,精心选育了一批扎根乡土、贴近群众的专业化队伍,基层法治力量有效壮大,法治触角深度延伸,全面构建“强所引领、服务直达、治理协同”的基层法治工作体系,为法治定西、平安定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体化统筹:下好谋篇布局“先手棋”

  周密部署抓推进。将落实司法协理员制度纳入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先后听取汇报、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确保有序高效推进。

  压实责任促落实。纵向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战、乡镇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横向建立司法行政部门牵头,财政、人社等部门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定期督促调度,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

  因地制宜定规范。对各乡镇(街道)司法所人员状况、工作量大小等进行调研摸底,结合人口规模、法治建设需求,出台《定西市司法协理员制度工作方案》,以党委政法委、依法治市办、司法行政等部门名义联合印发,明确职责定位、准入条件、职业保障等,创新提出“三五七”目标(三类乡镇司法所人员至少达到3人,二类乡镇至少达到5人,一类乡镇至少达到7人),强化人员配备,全面破解司法所“事多人少”困境。

系统化选任:打好队伍强基“组合拳”

  配齐力量优结构。采取“政府主导+公益性招聘+社会招聘+乡镇调剂+辅警划转”的多元化模式,梯次推进人员配备,全市共配备司法协理员308人,实现“三五七”目标。

  建章立制提效能。安定区作为全省试点县区之一,创新构建“1+8”制度体系,制定《司法协理员管理办法》,配套岗位培训、考核考评等8项制度,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出台《进一步深化司法协理员制度工作方案》,明确司法协理员承担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7项重点任务。

  强化保障增活力。筹资为司法协理员统一配备办公设备,改善基础条件。建立司法协理员“基础薪酬+绩效奖励+案件补贴”动态薪酬体系,全面提高司法协理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元化服务:构建惠民便民“连心桥”

  规范建设惠民生。筹资完成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等8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科学设置人民调解室等,基础设施、外观标识、室内建设等全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一体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的实施方案》,全市122个司法所均实现“站所合一”,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律师坐班解民忧。出台《关于全面推行律师“坐班”制度的实施意见》,为全市122个司法所选配135名专职律师,每周“逢集日”坐班1天,在村(居)民聚集地公布坐班律师信息和联系方式,有效解决群众找不到律师的问题。

  精准普法润民心。创新开展市县乡三级“百场万人”精准普法宣讲活动,组建涵盖司法协理员的乡级普法讲师团25个576人、志愿队伍548支3670人,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充分运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组织基层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56场次,惠及师生1.2万人次。开展“法律明白人”网络培训1.78万人,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888户,示范带动基层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协同化治理:筑牢基层善治“共同体”

  纠纷联调促和谐。将司法协理员充实到基层人民调解队伍,主动融入以综治中心为纽带、“访调”“诉调”“警调”对接的多调联动工作格局,全面推行简易纠纷“随手调”模式,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9万件,司法确认383件,真正将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依法行政提水平。鼓励司法协理员积极参与乡镇(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决策、工程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审核,提供专业法律意见,累计合法性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项目合同5件。依托司法协理员制度,实现司法所人员对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