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事基层工作18年来,永靖县司法局岘塬司法所所长司德智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他扎根乡土、情系百姓,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司公道”。
司德智坚持以法为绳,以情化人,努力用智慧和汗水筑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司德智在调解纠纷中。临永靖县综治中心供图
2024年,面对一起长达5年的宅基地权属纠纷积案,司德智积极组织派出所、镇村干部等力量,最终使积案得以顺利化解,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点赞。
面对基层矛盾多元化趋势,司德智探索总结出“三心四勤”(耐心倾听、公心研判、暖心回访,腿勤走访、嘴勤沟通、眼勤观察、脑勤分析)调解工作法,牵头建立“网格+调解”联动机制,在全镇6个村组建“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司德智还善用“乡土智慧”化解矛盾。近日,马路塬村村民张某与姬某因灌溉用水引发纠纷。司德智冒雨赶到现场,一边宣讲相关法律法规,一边结合村情实际提出“错峰用水”方案,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针对家庭赡养、婚姻纠纷等难题,司德智独创“亲情修复三步法”,通过“背对背疏导”“场景回忆”“子女听证”等方式,让2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和睦。
“调解不是和稀泥,既要讲法理,更要暖人心。”这是司德智常挂嘴边的话。去年6月的一天,农民工刘某在工地受伤,包工头拒不赔偿。司德智连续一周蹲点调查取证,协助申请法律援助,最终为刘某争取到8万元赔偿款。近年来,司德智累计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里。司德智用18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基层调解员的初心使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