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司法局党原司法所走出调解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5-10-20 16:12:59     来源:甘肃法治报

做好“三道工”熬出“和谐汤”

泾川县司法局党原司法所走出调解新路子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近年来,泾川县司法局党原司法所工作人员像经验老到的大厨,以“法理”为底,恪守原汁原味,筑牢公平正义的根基;添“道理”作料,掌握火候分寸,调入共识共情的“醇厚滋味”;再撒“情理”提鲜,点化质朴乡音,唤醒邻里记忆中那份柔软。他们不急不躁、善调能煲,让刚性的法律条文浸润乡土温度,最终熬出一碗碗定分止争、熨帖人心的“和谐汤”。

释“法理”:以法为据 明责善用

党原司法所坚持把法治思维贯穿调解全过程,整合党员干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三类力量,组建专业化调解队伍,让法律知识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硬支撑。调解中,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签约法律顾问主动靠前,针对婚姻家庭、劳务争议等常见矛盾纠纷,用通俗语言解读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当事人清晰界定权利义务、明确责任边界。同时,创新“以案释法+场景宣传”模式,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精准化普法活动,年均覆盖群众超1500人次,引导群众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行为习惯。

讲“道理”:以理为桥 凝聚共识

矛盾化解,既要讲法律底线,更要守道德准则。为实现“矛盾不上交”,全镇24个调委会构建“日常摸排+线索预警+提前介入”工作机制,组织调解员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对宅基地纠纷、征地补偿、邻里摩擦等潜在矛盾线索建立台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以道德伦理、公序良俗为标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析利弊”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梳理事件脉络、找准矛盾“症结”——小到邻里间的排水纠纷,大到村组里的集体利益分配,均引导双方跳出“自我视角”,理性审视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在相互理解中达成共识。

说“情理”:以情为纽 化解心结

基层矛盾多涉人情往来,“情”往往是打开心结的钥匙。针对邻里、亲属、同村群众等有感情基础的矛盾双方,调解员善打“感情牌”,从“共同记忆”切入——聊一聊过往互帮互助的暖心事、忆一忆共渡难关的老交情,用“亲情式”沟通拉近心理距离。在此基础上,耐心引导双方理清事件原委,细致算好“三本账”:算“名誉账”,讲明矛盾升级对个人口碑、家庭关系的影响;算“经济账”,对比调解与诉讼的时间、经济成本;算“长远账”,提醒双方珍惜多年情谊、兼顾长远相处。通过“算账式”劝导,成功扭转多名当事人“认死理、算小账”的心态,今年以来累计化解此类“人情矛盾”101起,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真正实现“解纠纷、暖人心”的双重效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