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 “心头事” 甘州统筹城乡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04 16:40:3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城乡兼顾办好群众心头事

——甘州构建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闫亮

在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文化长廊里支起了“议事桌”,村民代表、老乡贤、村干部、乡镇工作人员等各方代表围坐在一起,“邻里小院”议事会开场了。

“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等都是‘民事直说’的议事内容。”甘浚镇速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鑫说,过去百姓遇到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村上找书记,如今有了“邻里小院”议事会,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党员群众在小院里共同商议,好多事儿就能得到解决。

近年来,甘州区在农村大力推行“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在城市构建“大党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网格化治理、一键式响应”机制,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社区网格织密基层治理“兜底网”

甘州区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社区党组织就是咱的‘主心骨’,网格员更是我们的‘贴心人’,现在遇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在东街街道东湖社区,居民们说起网格员赞不绝口。

一个网格,就是一个服务大舞台。在城市,以300至500户为单位划分社区网格307个,深化拓展“民情365”等服务模式;在农村,打造全要素融合乡村治理“全科网格”,整合网格内党员干部、网格员、民兵、群众、志愿者等工作力量,划分网格314个,选聘网格员314名,确定党员联系户2007名,通过“定人、定格、定责”,形成了“支部建在网格、力量下沉一线、党员直联群众”的乡村治理模式。

数字赋能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这两年我们社区变化可明显了,之前反映的基层治理问题,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现在只要用12345政务服务平台提交问题,马上就能得到解决。”西街街道新乐社区居民李军满意地说。

智慧化手段的应用,快速且准确地汇聚了居民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激发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的推进效率。

甘州区统筹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应用终端、自助设施等建设,整合党建、综治、政法、城市管理服务等平台,实现多网合一、互联互通。实施“数据赋能社区”行动,探索建立社区“线上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就业、健康、养老、救助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智慧化水平。充分运用移动互联、新媒体等手段,积极推进大数据进社区,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员(楼栋、楼口)层级管理微信群,不断延伸党建工作链条,打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凝聚合力提升基层治理“舒适度”

近日,居民张大爷来到“老贾说事点”反映物业难题。随即,东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贾宝宁立即与业主前往现场,协商装修公司与业主达成和解,及时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

贾宝宁在东湖社区工作了几十个年头,经常和居民群众打交道,在社区居民眼里,他是值得托付的贴心人和公道人。近两年来,他负责的“老贾说事点”综合运用“情、理、法”等多种手段,通过“百姓说”“集中议”“用心办”“民主评”“定期查”等方式,集中说事40多次,协调解决居民牵肠挂肚的事40多件。

甘州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运行三级综治中心和四级调解平台,全面推广“四级七天”和“民事直说”工作法,吸纳村“两委”班子成员等组建“民事直说”委员会,依托“五老乡贤”等资源打造“邻里小院”“老贾说事”“民情茶室”“议事长廊”等说事平台,一大批婚姻纠纷、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