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迷途者点亮新生灯塔
兰州监狱入监教育罪犯改造“第一课”一瞥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入监教育是罪犯改造的“第一课”,是帮助罪犯认罪悔罪、适应改造环境、重塑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强化入监教育职能发挥,积极探索入监教育新方法,今年以来,兰州监狱系统化、规范化推进入监教育工作,为改造之路夯实基础。
兰州监狱以《入监教育》教材为根本,设置一书十二册教育体系教程,明确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心理矫治等板块具体标准,形成涵盖课程设置、教学评估、档案管理等全流程制度体系,确保入监教育“有根可循,有法可依”。

开展入监教育。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丽梅 摄
将入监教育细化为“集中收押、适应性训练、考核分流”三个阶段,紧贴标准化监区建设内容,设置阶梯式教育周期。
按照“日打分、周评估、月考核”的方式,建立百分制量化考核机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纪律规范、行为养成等考核指标,达到“知身份、明规范、守纪律”的考核标准。
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以“思想重塑、法治教育、心理矫治、文化浸润”的多维教育体系。开展“民警现场授课+视频课件+思想政治纪录片”的主题课堂,通过案例剖析、思想感化等形式,持续深化罪犯政治改造,激发罪犯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开展法治课堂,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刑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认罪悔罪”主题讨论,撰写认罪悔罪书等,引导罪犯从思想根源上认识问题,为改造奠定思想基础。
建立“心理测评、建档跟踪、团体辅导”工作机制,开展罪犯危险性评估。针对性开展沙盘治疗、团体辅导等心理干预活动,以健康心理扎牢安全防线。
积极与省市民盟合作建立“黄丝带帮教基地”,依托民盟优质资源,邀请各行业领域专家进行直播授课,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红色文化教育、新生主题书画展等,丰富教育改造手段,持续提升改造质量。
实施“分类教育、分级管理、分步推进”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建立“一人一策”教育档案,综合犯罪类型、文化程度、心理特征等要素,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以“规范化”开展行为养成训练。严格要求动作规范标准,提高罪犯遵规守纪意识;规范内务管理,通过手把手教学叠被子、整理物品,制定统一内务标准,让罪犯清楚“可为”与“不可为”。
在兰州监狱入监教育实训中心,设置宣誓墙、违禁品展示墙、心理健康咨询处等多功能区域,不断强化罪犯规则与身份意识。
主动对接社会资源,构建“监狱主导、社会参与、家庭联动”的协同教育机制。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开展社会帮教、书写家书、“文艺进高墙”等活动,丰富改造生活。此外,还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堂,让新入监罪犯提前了解学习方向,树立“学技能、谋新生”的目标。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入监教育实践,兰州监狱实现了“三个显著提升”,罪犯行为规范达标率100%,遵规守纪意识显著提升,改造质量评估优良率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