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徐锐)为提升服刑罪犯人文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近日,未成年犯管教所(永登监狱)联合民盟甘肃省委会举办“黄丝带帮教”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汇聚多方力量用温情与希望为高墙内的新生之路点亮明灯。
同心织网:多方联动架起“新生桥”
为探索社会帮教新路径,凝聚教育改造合力,监狱携手民盟甘肃省委员会,积极联动多方资源,将社会帮教、亲情帮教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深度融合。帮教团观看了教育成果展演,参观了监舍、医教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干净整洁的监舍环境、设施完备的教学场所、书香四溢的图书室、翰墨飘香的书画班,全方位展现了监狱规范化管理与教育改造的良好风貌,给在场嘉宾与亲属留下深刻印象,也让大家对罪犯改造环境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知。
文化润心:成果展演彰显“新面貌”
活动伊始,未成年犯管教所党委书记、所长范守仁致辞,既表达了对社会各界支持帮教工作的感谢,也鼓励罪犯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定改造信心,积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回报社会。
展演在朗诵《弟子规》的清朗声中拉开序幕,“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郎朗声将国学传承与爱国情怀深度融合,让在场观众看到迷途少年改过自新的决心。
舞蹈《青春之歌》,灵动的舞步演绎青春活力,既有对过往偏差的反思,更藏着“想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的渴望,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新生的期盼。男声独唱,醇厚嗓音里满是对冲破迷茫、追寻光明的期盼,歌声未落便赢得掌声。
脱口秀打破沉重氛围,表演者用幽默又真挚的语言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与喝彩。诗朗诵声情并茂地讲述“本该在课堂读书,却因一时糊涂走进高墙”的遗憾,“想把十六岁的天空重新染成蓝色”的心声。
民盟艺术团的助力更添温情,女声独唱《烛光里的妈妈》,让全体罪犯想起家中母亲的等待,让人忍不住低头拭泪。
演出中,14名未成年学员走上台在父母面前缓缓屈膝,一跪“生儿难”,二跪“养儿难”,三跪“育儿难”……随着音乐他们深深叩首,以传统而庄重的“跪拜”仪式,向父母表达深切的感激、崇高的敬意与内心的悔恨,传递着他们对父母深深的眷恋与感恩,表达了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坚定决心。
未成年学员家属代表向监狱赠送了“心系未成年解困惑,春风化雨助力新生”的锦旗,感谢监狱民警对未成年学员的耐心帮教与悉心关怀。“孩子们,人生的路很长,关键不是你在哪里跌倒,而是你能否有勇气爬起来,并且走得更稳、更远,你们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所有的家长会和警官、老师们一起,陪着你们走过这段特别的路。我们等着你们,带着新的面貌和新的力量,回家!”学员司某某的父亲用至诚的语言鼓励迷途少年重寻人生的方向。
亲情暖航:团圆时刻点燃“新希望”
“以前会见只能隔着厚厚的钢化玻璃说话,今天终于能和家人面对面坐在一起了!”活动现场,亲情帮教环节成为最温情的篇章。高墙之内,与亲属围坐一堂,共享“团圆时光”,一个紧紧的拥抱、一次含泪的倾诉,将思念与愧疚化作改过自新的动力。
当看到家人脸上岁月的痕迹,抚摸着母亲的双手,愧疚与自责涌上心头,现场不时响起痛哭与悔过之声。“妈,对不起,让您受苦了!我一定好好改造,早点回家陪您!”
此次“同心共建 让爱回归”主题帮教活动,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注入新活力。未成年犯管教所(永登监狱)将持续创新教育改造思路,深化“崇法尚德 明理笃行”文化特色建设,加强罪犯思想教育,丰富文化建设内涵,拓展教育改造外延,继续构建以法理为舵、以情感为桨的“帮教渡船”,引导罪犯自省、自悟、自励,帮助更多迷途者找到回归社会的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