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省政法干警中引发强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10-27 09:38:27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连日来,我省广大政法干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家表示,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5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要立足岗位、挺膺担当,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和美丽中国贡献政法力量。

“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为检察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华亭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永表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助力绿色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将积极履行检察职能,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对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通过挂牌督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形成强大震慑,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永靖县综治中心主任焦国正说,“加强综治中心建设、深化矛盾纠纷调解,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我们将结合实际,努力做强做实综治中心这一枢纽平台,通过做优做精矛盾纠纷调解这一‘前端防线’,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调解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通过强化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和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有效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东乡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玉祥表示,“如果说刑事检察是惩治环境违法行为的‘利剑’,那么公益诉讼检察则是修复生态环境、捍卫公共利益的‘法治之盾’。在绿色发展中,我们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我们将积极推行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替代性修复方式,让受损的生态得以‘活’过来。不断加强与环保组织、社会公众的协作,拓宽线索来源,并深化与审判机关、行政部门的沟通,共同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让公益诉讼成为助力绿色发展的坚实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庄浪县公安局局长曹东辉表示,将重点推进深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针对金融风险、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联合研判机制,实现“风险早识别、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严防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打击整治行动,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推动警力下沉、保障下倾, 建立“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模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夯实社会稳定根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敦煌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利海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对生态系统的司法保护。同时,健全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高质效办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定西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基层基础大队大队长张旭周表示,“这些部署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基层公安民警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中国之治’的直接参与者。我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展现公安作为、彰显公安力量。”

“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陈树斌表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法院调研工作,围绕绿色转型中的法律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法院依法审理涉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案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参考建议。

省监狱管理局宣教处民警王鑫说:“作为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站在维护监管安全稳定和高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的高度,持续健全安全体系,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加强狱内安全防范,强化教育改造质量。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履行好监狱人民警察职责,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陈孝志 魏世东 孙涛 王建庆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