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会场市民零距离接触应急装备学避险

发布时间:2025-10-14 10:02:40     来源:法治甘肃网

让“韧性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我省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会场活动侧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qEY配图2)让“韧性建设”理念深入人(44222968)-20251014102901

消防救援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摄

  10月13日,由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主办的第36个国际减灾日省级主会场活动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行。活动以“两侧展板展成果、中间装备供体验”的清晰布局,吸引数千名市民参与“看成果、试装备、答问题”互动,让“韧性建设”理念在秋日暖阳中深入人心,使应急避险技能成为公众“随身本领”。

  “这些家庭消防安全知识手册、小学生专属消防教育读本,还有地震科普绘本,家里有孩子的都用得上!”在人声鼎沸的广场上,工作人员一边向市民递上“陇小佑讲地震”系列读物,一边细致讲解。

(qEY配图4)让“韧性建设”理念深入人(44222959)-20251014102943

消防工作人员向志愿者讲解消防救援设备的用途。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此次活动紧扣“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核心主题,通过知识普及与装备体验双轨并行,既传递自救避险实用技能,更展现甘肃应急救援力量的专业储备,为构建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格局注入新动能。

   在“韧性建设成果展区”,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地震局等单位的40个标准化展位、70余块展板整齐排开,宛如两条延伸的“防灾知识长廊”。

   记者看到,广场中央的救援装备展示区,“科技感”与“实操性”拉满现场氛围。甘肃消防的无人机悬停半空,灵活演示灾害现场物资投送与侦查;森林消防队员手持破拆工具,讲解建筑坍塌时快速打通救援通道的技巧;蓝天救援队的VR地震模拟器前排起长队,市民戴上设备即可沉浸式感受不同震级摇晃,救援人员同步指导“寻找三角求生空间”。

(qEY配图5)让“韧性建设”理念深入人(44222962)-20251014103250

消防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防灾减灾救灾宣传资料。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辉 摄

  “按压深度要到5至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至120次!”急救教学区里,消防队员话音刚落,市民王女士便上前尝试心肺复苏操作,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满实操要点,以及用手机录制教学视频。

  从西侧展板学“山洪防御知识”,到问答区检验学习成果;从VR设备“亲历”地震,到亲手操作心肺复苏——知识与实践的无缝衔接,让“投资韧性建设”的理念,从展板文字、装备操作、问答知识点,变成市民可感知、能运用的安全技能。活动现场,市县三级政务新媒体推送的“科普小课堂”,更让未能到场的群众实现“云端”学技能。

(qEY配图1)让“韧性建设”理念深入人(44222965)-20251014103052

活动现场,蓝天救援队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救援绳索的正确使用。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摄

据悉,接下来的一周,防灾减灾“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宣传将覆盖全省。科普馆“韧性专区”、乡村“大喇叭宣讲”、学校应急演练等活动,将持续推动“人人参与减灾”的共识落地。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