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戍边文化赋能强边固防
——酒泉边境管理支队明水边境检查站扎实推进文化品牌建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今年以来,酒泉边境管理支队明水边境检查站聚焦“文化品牌、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力、文化机制”五个方面,深挖驻地丝路文化底蕴,创新推出“明水界·磐石关”戍边文化品牌,扎实推进戍边文化品牌建设,为队伍建设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党建引领,共筑“红色堡垒”
在明水边境检查站,党建引领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民警王磊曾坦言,过去总觉得政治教育略显枯燥,然而今年参与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让他获得了全新的感悟。支部依托“明水界·磐石关”文化品牌的打造,精心组织了“边关党旗红”实地学习活动,认真聆听老党员们讲述那段峥嵘的戍边往事。
“在听完前辈们的戍边故事后,我更理解自己肩负的使命了。”王磊感慨道。
为让党建发挥更强引领作用,检查站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一支部一特色”目标开展多元政治教育。同时,检查站重视向外拓展,与周边友邻单位共建“红色堡垒”矩阵,营造随口可讲、随手可读、随处可见、随时警醒的廉政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底线思维、树立新风正气。借由资源共享、活动共建等,打破自身局限,凝聚警地合作的强大合力,让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明水边境检查站民警在“憩园“读书。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摄
文化润泽,打造“温馨警营”
走进明水边境检查站的“憩园”,民警冯春锋正和同事在菜地里忙碌。
“以前农副生产区功能单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化活动、绿植观赏等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憩园’,大伙闲时都爱来这里转转。”冯春锋笑着介绍。
为给民警营造温馨家园,检查站锚定“一区两场三廊”目标规划文化阵地。农副生产区改造为“憩园”,台球室、健身房、戈壁足球场等基础设施也完成优化,以满足民警休闲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多元需求。同时,站内巧妙利用展板、走廊墙体等,精心打造4面“警营文化墙”,展示戍边文化精神、民警荣誉及家庭照片等。以“队伍建设提能”行动和“体重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民辅警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组建书法、摄影、演讲、篮球、乐器、健身等六类兴趣小组,形成“一警一爱好”浓厚氛围,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戍边护民,组建“暖心服务队”
旅客李某某至今仍对在明水边境的遭遇心怀感激。今年夏天,李某某驾车经过检查站附近时车辆抛锚,身处茫茫戈壁的他满心焦急。恰在此时,“磐石暖心服务队”巡逻路过,民警们不仅用便民工具箱帮他修复车辆故障,还递上备用的饮用水让他解渴,让李某某在这荒凉之地感受到浓浓暖意。
像李某某这样的事例,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明水边境检查站已救助150余名过往群众,收获4面致谢锦旗。
检查站挑选服务意识出色的民警组建“磐石暖心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法律及防诈骗宣传,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为掌握群众真实需求,服务队以现场交流、问卷调查、设置警民联系箱等方式问需于民,并设置便民服务区,配备饮水机、常用维修工具等。这些暖心措施,让边境管理警察的职业名片在群众心中更加闪亮。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