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现场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8月6日,在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现场会上,酒泉市、武威市作了交流发言,省法院、省人社厅作了部署发言,介绍经验做法,安排有关工作,合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代运行提质增效,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现就有关发言摘登如下,敬请关注。
提标升级强聚集 统合资源解纠纷
酒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徐志强
今年以来,酒泉市着力推动综治中心阵地建设提档升级、资源整合提标强能、体制机制提质增效,切实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酒泉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高位引领谋篇布局,打造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新标杆。坚持把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作为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举措,三级书记负责,政法委书记主抓,纳入主动创稳和平安建设。市委主要领导3次批示推动,保障人财物,专题会议部署,明确16项措施跟踪问效。对标相关办法,争创一流,目前5个县(市、区)建成超3000平方米综治中心,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规范综治中心,75个乡镇(街道)建成实战综治中心。金塔县建成5000余平方米综治中心,破解部门隔离。市委调研调整建制增编制,明确乡镇政法委员及综治中心主任人选,按乡镇类别配备不少于4至5名工作人员,县(市、区)新增编制17名。经费纳入预算,保障阵地建设等需求。
建强阵地夯基,构筑矛盾吸附高地。遵循集约等原则,让综治中心成群众首选和矛盾聚集地。县级综治中心选在人口集中等临街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今年各级综治中心接待群众21925人次,“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共识。县级“多中心合一”,实施“前店后厂”模式,推动诉讼服务中心等入驻,设立特色解纷专区及功能室,培育个人调解品牌,实现一站式办理。全市法院118人入驻,其中肃州、敦煌分别达38、19人。乡镇设“一厅四室”,建设村(社区)综治工作站,汇聚多部门、社会组织及专业力量。县级综治中心平均入驻20个部门、超60人,其中肃州区22个部门102人入驻。推进综治中心进园区,玉门市“玉事码上办”缩短问题解决周期40%,6个月调解矛盾纠纷311件,成功率98.2%;金塔县核产业园构建统领格局;敦煌市设“文旅调解服务中心”,一线解决文旅纠纷。
守正创新聚力,共绘多元解纷新图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工作流程图,督促部门联动。创新“四单两函”机制,跟踪督办、预警风险,压实责任。坚持调解先行、诉讼兜底,做实“三调对接”。2024年法院民商事案件下降9.6%,今年各级中心受理纠纷30455件,化解27338件。建立考评机制,中心负责管理考核,奖惩分明,开展评选活动提升凝聚力。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平台,录入更新数据31万余条,每月制发综治形势专刊,提升预警能力。今年刑事、治安案件分别降15.9%、13.2%,命案零发生。
建强中心主阵地 解除群众烦心事
武威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贾福祥
今年以来,武威市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立足打造主动创稳底板工程,纵深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连续8年获评“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
坚持阵地为基,搭建为民服务的大平台。武威市委、市政府把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平安武威建设总体布局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市级示范引领、县区改造提升、乡镇纵深推进”的思路,建成市县乡规范化综治中心107个。建成凉州区综治中心,面积 4200平方米;整合资源、要素、力量改造提升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综治中心,面积均达2000平方米以上。以实战化为目标,制定综治中心布局模式。县级综治中心按照“1厅+3区+7中心+N室”模式(接待大厅+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类案调解室、分析研判室等)布局,10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按照“四统一、六规范”标准(统一门牌、色调、制度、标识,规范机构设置、场所布置、制度建设、运行程序、软件资料、经费保障)布局,建成凉州区高坝镇、古浪县古浪镇、天祝县华藏寺镇等示范点30个。
坚持机制为先,激活协同发力的新动能。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县区法院在综治中心全部设立立案窗口,公证、仲裁、司法确认、速裁快审等法律服务团队全业务进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8个部门实现常驻,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轮驻或随驻。
坚持实战为纲,打好止诉解纷的主动仗。市委政法委班子成员分县区包抓、逐乡镇督导,推动“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1+2+2”方案清单各项措施落实落地,排查矛盾纠纷 22768件,化解21538件。基层派出所向辖区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类警情5002起,调解成功4707起,调处成功率94.1%;诉调对接调处矛盾纠纷9453件,调解成功7511件,调处成功率 79.5%;访调对接调处矛盾纠纷192件,调解成功180件,调处成功率93.8%。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向发力,为群众办理仲裁、公证、司法确认、法律援助等案件1500余件,开展心理疏导1200余人次,把群众的每件事都办到位办满意。
坚持科技为要,打造精准调度的指挥部。积极搭建陇情e通武威平台,将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陇情e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3个平台数据进行汇总。乡镇(街道)综治专干、网格员对收集排查的风险隐患、矛盾纠纷通过陇情e通、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第一时间上报,收集社情民意、矛盾纠纷25万条。
立足法院职能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小宁
近年来,全省法院立足法院职能定位,积极参与、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5月,甘肃高院在天津召开的人民法院信访工作法治化推进会上就先行调解和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交流发言。
目前,全省现有84家基层法院在同级综治中心设置立案窗口或诉服功能区,占比达95.45%,逐步完成诉讼服务中心部分职能入驻综治中心的要求。2025年上半年委托先行调解案件13.2万件,调解成功9.19万件,调解成功率 69.6%。下一阶段,全省法院将严格按照此次会议部署要求,立足法院职能,增强使命担当,全力支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首端治理再上新台阶。
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保障人员入驻。力争第三季度,所有县市区基层法院在同级综治中心设立立案窗口。在人员选派上,结合实际选派政治素质高、群众观念强,调解能力突出的法官、法官助理或其他诉讼服务人员,至少保障1名法官常驻,并鼓励退休法官入驻综治中心,参与纠纷化解。
以一以贯之的履职尽责融入基层治理。按照“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总体要求依法履职。坚持依法立案与多元解纷一体落实。强化解纷引导,充分尊重纠纷主体意愿,不同意前端化解的,严格依法立案;同意前端化解的,积极做好对接,确保综治中心“接得住”,群众之诉“有人理”,从源头上杜绝群众来回跑。
坚持指导调解与联合调解同频推进。派驻团队在综治中心主要开展指导调解、以案释法、委托调解、诉调对接、速裁快审等工作。
以切实可行的多元举措促推纠纷化解。全面遵守综治中心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按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要求,做实能调尽调、应立必立、简案快审、实质解纷,充分发挥司法兜底和示范引领功能。通过示范判决、案例指导、业务培训、庭审观摩等多种形式,提升前端治理。建好用好多元解纷案例库,加强多元解纷典型案例的编纂和报送工作,不断增加多元解纷案例库的“甘肃元素”。全面正确推动示范文本应用,将司法便民举措落到实处,激活示范文本促推解纷实效。同时,全省法院要加大委托先行调解力度,严禁追求指标美化,将简易案件留存法院“诉中调解”,将复杂案件委托综治中心“先行调解”。
“仲裁+”主动融入“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兰霖
全省人社系统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要求,大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融入综治中心建设,已有83个县(市区)调解仲裁机构完成入驻。今年以来,全省调解仲裁机构依托综治中心累计受理劳动人事纠纷578件,办结535件,办结率93%。
省人社厅将入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各级调解仲裁机构入驻时间,并加强工作督导。为确保“常驻”,针对县一级调解仲裁机构人少案多的实际,要求3人以上的派员长驻,不足2人的整体入驻,或联络员随叫随到。建立多层次一线调解组织,全省已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1989家,乡镇街道调解中心1149家,商会调解组织13家。
依托综治中心平台,聚焦劳动人事争议和工资拖欠问题,构建“仲裁+”联动模式,整合入驻部门资源,落实调解建议书、信访移送调解、法院委托调解,做到受案、调解、仲裁和司法确认的有机衔接。统筹人社系统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社区专干等多支力量,以随叫随驻的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参与劳动纠纷调解。对苗头性、倾向性劳资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派驻仲裁员、调解员提前介入,联合网格员、企业工会代表等开展纠纷调解,提升纠纷调解的专业性。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政策、调解方法技巧等业务培训,提升派驻调解员办案能力。
综治中心劳动仲裁工作站定期分析受理案件数据,对劳动纠纷频发的领域进行形势研判。围绕社保补缴、工伤待遇赔偿、拖欠工资、中小企业降薪裁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形成预警报告,报送党委政法委和相关职能部门,为综治工作精准施策提供依据。聚焦劳动人事争议化解难点堵点,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工会调解+商会协会调解+法律援助”的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模式。省人社厅与省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统一裁判尺度、明晰法律适用规则,让基层有案可循。会同省法院、省司法厅、省总工会等6部门印发《甘肃省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模式,就地、就近化解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争议。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仲裁机构入驻综治中心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充分发挥调解仲裁工作在“一站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