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治理成色 ——永昌县红山窑镇着力构建警调联动模式

发布时间:2024-10-11 11:55:04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今年以来,永昌县红山窑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完善“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的警调联动工作模式,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前端,擦亮基层平安底色,提升基层治理成色。

多方协同 构建解纷新平台

9月9日,红山窑镇召开主动创稳工作推进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的实际情况,部署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预防网络诈骗犯罪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红山窑镇依托综治中心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各尽其责的纠纷解决平台,设立“警调对接室”,通过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全镇12个行政村实现民辅警配备全覆盖,为及时发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坚实保障。联动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议,围绕矛盾纠纷发展趋势、工作难点集中研讨,科学评估研判最佳调处方案,确保警调联动工作机制有效运行。

(WAQEY配图)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治理(35627226)-20241011115613

9月18日,红山窑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委会联合调解一起邻里纠纷。红山窑镇综治中心供图

健全机制 提升解纷效能

9月18日,红山窑镇综治中心接到派出所移交的《警调对接矛盾纠纷移送单》称,居民穆某与张某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争吵后扭打在一起,张某头部、肋部等部位受伤,穆某面部、左手部等部位受伤。对此,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由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办案民警、村委会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最终二人达成一致意见,互相道歉赔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为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红山窑镇建立了“警调对接”矛盾纠纷分流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公安110接警后,根据警情性质分流处理,对于一般矛盾纠纷,派出所现场调解;对于复杂疑难纠纷,做好必要的先期调查取证,符合人民调解条件的纠纷,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履行委托手续后移交镇综治中心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所等多方力量进行调解。今年以来,派出所已向镇综治中心推送共享矛盾纠纷隐患信息38条,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激化。

强化实效 筑牢平安防线

9月17日16时许,吴某报警称被男友郭某打伤。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查明二人因零花钱争执引发肢体冲突。派出所迅速启动“警调对接”机制,联合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进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按照红山窑镇警调联动机制要求,派出所民警与人民调解员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纠纷排查、动态监测与风险研判,通过多元化手段将潜在的风险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有效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在此过程中,民警的“刚性”执法和调解员的“柔性”调解相辅相成,提升调解实效,为筑牢基层平安防线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