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聚焦“五个互嵌”打造互嵌式发展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09-08 10:15:09     来源:法治甘肃网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马建波

  近年来,临夏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大力实施“三项计划”,聚焦“五个互嵌”,加力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基础条件,绘就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聚焦心理互嵌 凝聚同心同向共识

  临夏市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带动全市上下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万人大培训、“百场万人”大宣讲等有效载体,用好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地质公园博物馆、牡丹公园等教育基地、宣传阵地和实践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市“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持续增进,各族群众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更加十足。

聚焦空间互嵌 打造融合共居载体

  临夏市推广“五嵌入”(思想宣传、居住空间、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文化交流)模式,深化“五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基层社区治理、村社区服务管理、交往交流交融)举措,按照整片规划、集中供地模式,整体开发魅力花都体育园片区,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和清洁能源改造,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物业、好社区”建设,合理配置嵌入式服务资源,充实完善“15分钟生活圈+健身圈+商贸圈”,成功打造互嵌式示范村(社区)和“红石榴”家园(小区)20个,形成了干净整齐、便捷舒适、互嵌共融的生活环境。

聚焦文化互嵌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农文旅商研融合发展,临夏市大力保护传承各族优秀传统文化,高水平举办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花样演绎《花开临夏五千年》文旅实景剧,轮番上演100余项精彩文化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了精彩文化盛宴和交往交流纽带。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靓丽星期五·文明我先行”等活动2000余次,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推动各领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城北街道生产社区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市三中4名学生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集体”称号。

聚焦经济互嵌 加力促进共同富裕

  临夏市立足“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发展类型,建设布局产业园区,发展壮大花卉、牛羊、文旅、美食、电商、工业等富民产业,带动上半年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9.62亿元、54.72亿元,增速分别达15.62%、6.67%。常态化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和“红石榴”就业专场招聘会,统筹抓好助企稳岗、公岗安置和劳务输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各类3.9万家,吸纳带动20余万各族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4%、6.0%,绘就了各族群众共事兴业、相互扶持、共同富裕的奋进篇章。

聚焦社会互嵌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临夏市累计吸纳外县籍学生1.68万人;发挥“乔彬工作站”平台优势,实施心脏病手术221例;稳步推进小红星公益课堂、关心关爱幸福食堂进小区,提供关爱服务6.8万人次,各族少年共学共游、快乐成长,各族老人同桌共餐、安享晚年,各族病患就近就医、重获健康。健全“党建+互联网+网格化”治理体系,运行智慧村(社区)平台,落实“镇办吹哨、部门报到”和“六单联办”服务机制,回应解决民生诉求12107件,逐步构建起了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马晓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