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多维推进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09-02 17:46:36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和政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打造“同心筑梦·和美和政”民族工作品牌,多措并举、多维推进,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坚持党的领导“铸魂” 把稳精神家园建设“方向盘”

和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始终,坚定不移扛起党管民族工作的政治重任,把民族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宗教部门履职尽责、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州工作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和政实践中统筹谋划,精心研究落实各项活动举措,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传承文化基因“铸根” 增强精神家园建设“认同感”

和政县依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资源,不断推动相关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类民俗文化、体育赛事、宣传推介等活动中,打造了4个民族团结进步长廊(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大南岔旅游观光长廊、牛津河流域和古生物化石廊道)、3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学基地(松鸣研学小镇、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4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出版了《牙含章花儿著述研究》《河州贤孝》等文学作品,举办了“花儿话团结”唱词征集等活动,为各民族文化展示交流搭建平台,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政县还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艺,加大花儿、和政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培养非遗传承人26名,让“活”的文化遗产成为各民族共同体记忆的生动载体。

深化宣传引导“铸心” 奏响精神家园建设“主旋律”

和政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县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统一配发《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100讲》《道中华》等相关书籍,让各族干部群众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实质。认真组织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运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准滴灌开展大宣讲8期、2250人次。积极组织党政领导、学校师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活动,受众人数达2万人,营造了主流发声、网络传播、众人点赞的浓厚氛围。

多元实践共融“铸情” 搭建精神家园建设“连心桥”

和政县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教育工作中,同学校党建、德育工作、校园文化、红色教育、传统节庆相结合,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主题队日、国旗下演讲等“十个一”活动,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劳务输转、生态搬迁、入学务工等工作中创造条件、完善服务、提供便利,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扎实开展“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从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推动各民族从“纳入”到“嵌入”再到“融入”。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结合5A级景区创建,从文化古迹、遗址遗迹、历史故事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内涵和生动故事,打造了唃厮啰堡、通会关驿、郭家岭驿站、“大地音符”等特色节点,并设计打造“民族团结之旅”精品线路5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景区景点中,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五个认同”。今年,和政县成功入选全省旅游促进“三交”计划试点城市。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妥晓龙)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