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法院:立足民族区域特色 厚植司法为民情怀

发布时间:2025-09-02 09:45:34     来源:法治甘肃网

  肃南县辖区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居住有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肃南县法院下设马蹄、祁丰、皇城3个法庭,距院机关分别为165公里、210公里、320公里。如何优质高效便捷地处理好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是肃南县法院党组一直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肃南县法院立足实际,不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深入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内涵外延,溯源传承、守正创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司法实践,把最优质的司法服务提供给人民群众。

wechat_2025-09-02_094719_512

       法官上门宣传法律知识。肃南县法院供图

让巡回审判成为“法治驿站”

  “马锡五审判方式”灵魂在于高效、彻底化解矛盾。肃南县法院各法庭坚持最大程度便利群众、最近距离靠近群众、最优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针对山区偏远、交通不便等实际,变“坐堂问案”为“送法上门”。肃南县法院始终坚持把“巡回审判”当作地域特色名片来抓,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毡房帐篷设立流动法庭,让巡回审判成为草原上亮丽的“法治驿站”,让司法服务“零距离”。同时,精心选取草原边界纠纷、土地确权纠纷等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近3年来,共巡回审判案件500余次。

  做实调查研究,摸清群众“心头事”。肃南县法院让法官常态化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深入案发地走访调查,倾听原被告真实诉求,了解纠纷深层根源。严格落实“三官一师进网格”等制度,定期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变被动受案为主动排查矛盾隐患。

  坚持调解优先,解开群众“心中结”。肃南县法院将“调解是高质量的审判”理念贯穿诉讼全过程,充分借助人民调解员、村社干部等力量,利用少数民族善良风俗、生活习惯形成多元化解合力。

wechat_2025-09-02_094728_161

       法官走访调查。肃南县法院供图

让司法服务成为“前沿哨所”

  结合民族地区特色,肃南县法院充分发挥3个法庭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法庭和工作品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

  双语庭审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皇城法庭辖区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发生矛盾纠纷后,解决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肃南县法院挑选精兵强将,倾力打造“石榴籽”双语特色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近3年来,共双语审判案件34件。

  旅游法庭贴心服务商户与游客。为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和“文旅兴县”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基层法庭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肃南县法院将马蹄法庭打造成张掖市首家专业化服务景区的“旅游法庭”,集中受理辖区内涉及旅游合同、旅游服务、旅游消费等一审民事案件。同时,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与马蹄寺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协调对接,就涉旅游纠纷案件共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在前端化解。近3年来,共调处涉旅游纠纷案件5件。

  法官工作室扎根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祁丰法庭辖区有祁青工业集中区。为进一步做实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肃南县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和阵地优势,在2022年9月30日,及时挂牌成立了祁青工业集中区法官工作室,为祁青工业集中区内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获得了辖区内企业的称赞。2025年以来,法官工作室共受理各类涉企案件19件,结案14件,结案率73.68%;向园区27家企业和职工提供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开展集中宣传7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

wechat_2025-09-02_094737_674

       会议现场。肃南县法院供图

让派出法庭更具发展生机活力

  法庭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力,更在于能长久保持队伍活力,提升队伍战斗力。

  提升专业素养。肃南县法院积极组织法庭干警参加民商事审判实务和执行实务等各级法院举办的法官培训和各部门专项业务培训;抽调干警参加各级法院组织的“一张网”业务培训,让干警都能深度运用“一张网”。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0期23人次。

  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备审判力量,注重年龄梯次、专业背景、经验能力的优化组合。畅通派出法庭和院机关其他庭室的交流轮岗渠道,有计划地选派青年干警到派出法庭锻炼。同时,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驻庭指导法庭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强化联动机制。严格按照“三个便于”和“三个服务”的原则要求,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法庭+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多方力量,探索构建“调解﹢”协作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分层递进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强化保障支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配齐审判车辆、相关设备,确保法庭高效运转。要求干警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在线平台开展立案、调解、庭审、送达等工作,提高法庭审判执行工作效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凯音)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