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娜 夏雪)近日,民乐县法院六坝法庭联合当地派出所,依托法企赋能服务站工作机制,成功调解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以“司法+基层治理”的协作模式,让纠纷在高效联动中圆满解决。
原告赵某某与被告戎某合伙经营某农场,培育云杉、刺柏苗木。2025年4月13日,被告戎某雇用马某某在自有耕地“烧荒”,火势蔓延至农场,致使17亩林木受损。经双方现场清点:云杉850棵、刺柏5365棵被烧毁,剩余苗木5138棵。因赔偿协商未果,赵某某于7月24日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财产损失10万元。
案件受理后,六坝法庭聚焦“高效解纷”目标,启动“法庭+派出所”联动调解机制,依托法企赋能服务站搭建沟通平台。派出所快速还原烧荒过程,固定“雇用行为”“火灾因果”等关键事实,为责任认定提供支撑;法官从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切入,解析“雇主对雇员侵权担责”规则,结合损失评估、履行能力等维度释法析理。调解中,案件承办法官既向被告明确法律责任,又引导原告理性看待“苗木残值”与“分期履行”的现实合理性,逐步消融双方对立情绪。
经多轮协商,双方在联合调解下达成三项约定:剩余5138棵树苗归赵某某所有,由其自主处理;被告戎某支付赔偿款66200元,自2026年起每年12月30日前支付1万元。双方协议的达成,既保障原告权益,又为被告预留履行缓冲期,实现了“案结事了”。
六坝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调解是法企赋能服务站“资源整合”优势的生动体现,通过法庭专业司法能力与派出所基层治理效能的深度融合,既缩短纠纷化解周期,又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六坝法庭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联动机制”,聚焦涉农、涉企纠纷痛点,为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更高效的司法动能。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