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在民乐县东街社区的街道上,城关派出所民警小张和同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的工作任务更加精准,重点走访辖区的学校、商超和居民区。
“现在下沉社区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走、带着服务走。”小张说。
这样的变化,源于深入推进“派出所主防警务”和“城区社会面巡逻机制”两项改革工作。今年以来,民乐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目标,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改革落地,让警务更精准
“两项改革”落地后,警力下沉社区,平安建设根基得到进一步夯实。
“通过优化调整,明确了管辖范围,严格依据社管委10个社区重新划分10个警务区、20个警格,改变以往一个社区由多个警务区共同负责的情况,彻底消除了警务区之间的‘模糊地带’和‘插花区域’,社区民警扎根网格,与网格员、物业联动,实现隐患早发现、矛盾早化解,社区警务责任得到全覆盖、无死角。”城关派出所所长汤喜善介绍说,“今年上半年,辖区发案率同比下降17%,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城区社会面巡逻机制改革明显增强了社区警务的核心能力与源头治理效能。
“明确将护学岗、城区街面巡逻处警任务统一划归特巡警大队承担,社区民警能够真正‘沉’在社区,专注履行风险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主责主业。”社区警务队负责人说。
服务群众,让平安更可感
改革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派出所坚持“警务围着民意转”,倾听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5月,社区民警小高在走访时发现,体育馆附近因缺乏公共场所视频设施,群众对物品遗失问题反映强烈。派出所立即对接相关单位,两周后,智能化公共视频设施架设就位,并组建了义务巡逻队。
“以前总觉得警察是出了事才来,现在他们天天在社区转,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小区居民王阿姨笑着说。
除了安全防范,派出所还推出“反诈宣传进商圈、进社区”等服务举措,民警在走访、采集、维护信息时同步发放防骗手册、讲解典型案例。今年以来,辖区电信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38%。
护航发展,让治理更高效
民乐古城景区处于城关派出所管辖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今年“五一”期间,一名外地游客不慎丢失钱包,内含重要证件。古城警务站民警通过公共视频追踪和走访排查,仅用1小时就将钱包找回。
“没想到景区警察效率这么高,真的太感谢了!”游客激动地说。
针对古城内餐饮行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城关派出所还推出“消防安全夜查”“诚信经营宣传”等举措。同时,联合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引导、反诈宣传等服务。
改革没有终点,服务永无止境。“两项改革”机制创新让警务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夜幕降临,警灯闪烁,派出所民警的身影依然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的脚步,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平安;他们的坚守,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