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尚慧英 韩玉玲)“孝”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近日,民乐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通过“情理法”融合的调解策略,为亲情裂痕架起修复桥梁。
原告戎某育有两子,2017年6月,因宅基地拆迁征收补偿事宜导致两个儿子与母亲之间产生隔阂,同时对母亲的赡养问题也发生分歧。王某作为长子,认为拆迁补偿款分配不均,因此不愿支付母亲戎某的赡养费,对其生活也疏于照料。同年该案在相关部门的主持调解下,母亲戎某与儿子王某就老人赡养问题协商后自愿达成协议,但协议签署后,王某并未主动履行赡养义务。戎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诉讼追讨赡养费。尽管法院已多次调解并强制执行,但王某仍不主动履行赡养义务。
案件受理后,调解员以调解优先、教育引导、情感修复、化解矛盾为重点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安抚戎某情绪并向其他近亲属了解产生矛盾的具体原因和目前生活状况,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及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对王某进行释法析理,引导王某提高认知,深刻认识到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公民的基本法律义务。最终,经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双方解开心结,达成和解意见,被告同意主动履行赡养义务,并自2025年起,每年7月31日前支付赡养费。
该案的妥善处理不仅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也消弭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使得亲情关系得以修复,一家人重归于好。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